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

〖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

第412章 请客吃饭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而且……孔明琢磨着,无论后世华夏与周边邻国复杂的形势与恩仇,还是那科技之神鬼莫测之威,恐怕也都让这类问题变得更加复杂了。

法正从抄写中抬起头来,不屑道:

“天子宰辅变法,却要累一累黎民苦一苦百姓。”

“一边与天下百姓说着万载圣王之业,一边苛捐杂税不停令黎民无生计。”

“此般变法于后世或有得,然对彼时百姓或不如不变也。”

而地方上的州学县学在财政上更是困难,地方地主联合官员侵吞学田更是屡见不鲜,于是十六年后科举又重新举行。

虽然最终崇宁兴学本质上也是以失败告终,但整体来说徽宗时还是继承了前两次的变法,将王安石抬到了孔圣人的身侧,并最终推进出了北宋兴文的终极形态。

其实回顾三次兴学,虽然能列出来一百条缺点,但单单王安石喊出来“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跨时代的指导思想就已经值得肯定。

王安石是真正意义上点燃北宋变法兴学之火的人,但恐怕他自己也不能确定这变法能走到哪一步。

毕竟教员说的相当明白,变法改革这事儿不是请客吃饭。

法正的这般感叹倒是让张飞马超听了个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但你我皆不能求天下之人皆如这二者有圣贤之心高洁之志。”

庞统默然,但他身侧的鲁肃则颇为振奋,闻言笑道:

“若天下人皆如圣贤,那我等还需如此劳累作甚?”

他如今应刘备孔明所请,掌太学诸事,因而如今之所见对鲁肃来说可谓开辟另一天地,诸多教学之法恨不能现在便返回太学颁制试上一试。

鲁肃的笑言也让众人不再挂怀,毕竟从这光幕所见,求人人皆为圣人这件事在后世也做不到。

由上而下单靠皇帝一条圣旨推动,想要不流血的完成利益分配,几乎在一开始就已经注定了失败的结局。】

孔明感觉嘴巴里有点发干,端起来面前的茶水一饮而尽但犹觉不够,最终就这么捧着没水的水杯发呆起来。

面如平湖,但心中却好似有惊涛骇浪与奔雷搏击,无论是那王安石的大胆之言,还是后世那人对变改之事提纲掣领之见,都让孔明难以平静。

短短不过片刻的“漫谈”,给他所带来的震撼比之前那烛影斧声要大得多。

处处似乎都在说治学,但又似乎都不是在说治学。

水浒传的故事是施耐庵根据宋江起义记录加工而成,但生辰纲这道苛捐杂税在徽宗时是真实存在的,而且相较于当时境况只能算九牛一毛。

失去了科举掣肘的太学制度也飞速腐败。

事实上神宗的元丰年间太学就已经滋生腐败,虞蕃讼案中虞蕃怒喷三舍法“非以势得,即以利进”,引得神宗下令清查,最终查出连参知政事和开封府尹都有牵连,形成了震惊一时的元丰太学狱。

徽宗废了科举后,太学也很快偏离了三舍制以行实取士的初心,定“八德”取士,时人非议“利贵不利贱,利少不利老,利富不利贫”。

在单靠三舍法晋升的情况下,奔竞贿赂之风大起,学术腐败之风难刹,在公平这一点上比起来科举反倒远远不及。

细处言语耐人寻味,惊人之言更是值得细细琢磨,于是最终孔明扭头,撞上了庞统苦笑的眼神。

“便无那万全之法?”

庞统单刀直入问道。

“那范仲淹志趣高洁,这王安石亦是能为天下不惜身之人。”

孔明说起来这两个名字也多有慨然,随即道:

第412章 请客吃饭 (第2/3页)

再无妥协余地的新党就只能向旧党发起决战,科举就此取消。

事实上回顾宋史,因为封建时代变法本身的软弱性,导致所有变法最终都只会变成对下索取,与三次兴学相对应,宋朝的第一次苛捐杂税激增就发生在仁宗一朝。

而北宋的第二次苛捐杂税激增恰恰就是宋徽宗时期,而且这还是建立在并未废除仁宗一朝杂税的情况下,普通百姓的生活惨况和地主们兼并土地的盛景已可想而知。

宋徽宗和蔡京执政时的极度腐败在咱们历史课本上都有,故而此处就不再赘述,最广为人知的便是《水浒传》当中的智取生辰纲。

阅读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