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弟诸葛亮

〖舍弟诸葛亮〗

第228章 不但没封住,还白搭了一个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反正刘表肯定会保证荆州的淮盐供应,不至于让非买不可的必需品短缺。实在不够的话,荆南四郡的商人也能换川盐济楚的路数,以川盐平替淮盐。

然而,这一个月的情况,却不能以平时的状态来估算。

因为对面的刘备控制区,刚好有几项产品,处在爆发期。

随着鄂县大冶铁矿的开矿、新式灌钢技术的普及,大量廉价的钢质民用工具,被诸葛亮有意识地投入市场倾销,以挑动荆州各大豪强和商贾的神经。

83中文网最新地址

偏偏这一切刚好是在过年前后发生的,刘表也闲着不理政务,所以消息也不太灵通,反应迟钝。

最后还是发酵到了上元节前后,伊籍才发现了这些民间风向不对劲,立刻求见刘表,诉说了情况,让刘表改弦更张。

刘表这才有所醒悟,又找来负责侍卫的王威询问、军中对于封江令的执行,是否有舞弊。

王威也如实陈述,刘表这才动摇,决定找个机会不失脸面地悄悄结束封江令,但已经有些晚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武昌印书局批量印刷的《尔雅》和一部分《毛诗》,也被临时抽调,低价往荆州贩售——甚至是在武昌学宫本身的图书馆储备都还不够的情况下,就优先满足荆州市场的倾销需求。

毫无疑问,这正是诸葛亮打击刘表声望计策的一部分。

刘表封江,原本不是为了让蔡瑁、张允、蒯家牟利的,是实打实为了阻止人才流动。

但诸葛亮偏偏在刘表下令封江后倾销紧俏商品,故意让敌人赚取垄断差价、故意暂时便宜了蔡瑁张允,结果也给蔡瑁张允拉来了极大的仇恨。

蔡瑁张允还一时没反应过来,只觉得自己幸运:刚刚撺掇使君封江,顺便控制贸易,结果对面立刻有那么多紧俏不愁卖的好货贩售过来,全部让蔡张蒯三家当了垄断二道贩子,赚得盆满钵满!

因为贸易的断绝,荆州地界上部分本地不出产的稀缺物资,出现了价格上涨。这时候,蔡瑁张允家自己的商队,就立刻嗅到了好处,然后填补了这个空缺,利用战备时期的独家垄断,大发其财。

蒯良蒯越家族的商队发现情况后,自然也要分一杯羹,蒯越还暗示蔡瑁:要是不让分,那就去使君面前各种暗示,让使君醒悟你们在干什么!

蔡瑁当然不想撕破脸,这又不是多大的事。所以一听到暗示他就立刻允许了,把蒯家也拉下水,大家一起把圆仔汤搓大。

如此一来,其他没有势力的家族便愈发怨声载道。尤其是刘表封江之后,荆南四郡的那些家族,前往武昌经商的渠道也被断了,全部被张允垄断。

原本短短几个月的贸易垄断,也不至于产生过于巨大的利益,民间的反弹和怨怒,也不该积得太深。

汉朝原本是不存在“图书贸易”这个行业的,因为这个时代的书原本都要靠手抄,压根儿不会形成产业。

真正的有钱人不想亲自抄,最多也就是花钱雇点人抄,或者是长期养着门客,让门客闲下来就帮着抄书,总之不存在现成花钱买书的情况,这是真正的无价无市。

武昌印书局卖出来的量贩式《尔雅》和《毛诗》,在荆州立刻引起了一批有心上进但没有门路找书的、同时还有点闲钱的人的追捧。主要就是些没文化的小地主、由盗匪刚洗白转正的小豪强。

这可是突破世家对知识垄断的契机!

随着印书的传播,大量对刘表封江居心不利的流言,就开始疯狂蔓延。人们对于“蔡张蒯”三角的怨恨与日俱增。

第228章 不但没封住,还白搭了一个 (第2/3页)

废弛的程度是非常夸张的。

所以历史上后来曹军南下时,才这么轻易就被一锅端了。而投降了曹军的荆州军,很快又成了猪队友的代名词,在赤壁之战中坑了曹操,被周瑜血虐(赤壁之战周瑜其实也没歼灭多少曹操麾下的北方部队,主要是打掉了荆州降军中的水军,演义里是夸大了曹操的损失的。)

说句难听的,蔡瑁张允控制的部队,不说是“公元三世纪的意呆利”,但也不遑多让了。

武备废弛、执行打折的最直接后果,就是所谓的封江戒备,很快成了一场捞取私利的盛宴。

阅读舍弟诸葛亮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