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弟诸葛亮

〖舍弟诸葛亮〗

第322章 能屈能伸,方为丈夫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如果拿得出应对方案,那就是“不急”,如果拿不出,就是“不行”,这得分清楚。

好在郭嘉也确实有急智,完全拿得出对策:

“若是袁绍真死了,届时形势也可能分成几种情况。若是袁绍死后,立袁谭继承其业,而邺城众文武,也都继续尊奉袁谭,导致袁尚缺乏实权。

到时候我们便得全力继续伐袁,刘备的事情,只能是暂时搁置,或以朝廷名义,挑唆其他诸侯对刘备下手,辅以虚张声势,骗得那些南方诸侯上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他虽然在讨董时就从军的,在军中也有十二年的资历,但他刚出道时才十六七岁年纪,所以如今也才二十八、九的样子。

如今的虎豹骑主将本该是曹纯,但曹纯在一年半前的吕布、董承事件中,被吕布临死前拖个垫背同归于尽了。曹休才提前递补上来,当了虎豹骑的主将。官渡之战前,他就一直鞍前马后跟着曹操,负责曹操身边亲卫骑军的统领,也得到了远比历史同期更多的立功机会,现在在曹操身边很有话语权。

而曹操依然是不置可否的态度,还微笑着问旁边的郭嘉:“奉孝,依你之见,南皮之败,我军当如何应对?”

郭嘉面有病容,形容瘦削,摸着山羊胡子不疾不徐地说:“若是袁绍已死,明公想跟刘备开战,也不是不能考虑。但眼下必须分清轻重缓急。

83中文网最新地址

其次,刘备军没有打出自己的旗号办事,所以曹操也没有在各大诸侯面前公然丢面子,这事儿就是双方知道,最多袁谭是知道的。

这种情况下,曹操就可以君子报仇,一年不晚,有这个气度先专注于弄到袁绍断气,再生枝节。

一旁的曹仁听了这些不爽利的阴恻话语,内心也有些不满,但他知道郭嘉就是冷静得可怕,没有情绪,曹仁也就只能试探着反驳:

“按奉孝所言,眼下只是因为袁绍未死,我军便不急于报这种小仇,那将来若是时机成熟了、袁绍死了,奉孝可有提前想好报仇的章法?”

郭嘉还是那副不紧不慢的样子,他知道曹仁是想证明“到底是不行,还是不急”。

听说袁绍病重已极,身边文武有要事觐见,都不一定见得到。这种节骨眼上,就算尚未咽气,也难免被人隔绝内外、上下其手,我军绝对不该节外生枝。

而子廉将军之败,虽说损失了些兵马,但跟随明公的精锐嫡系、折损不过一两千之数,不足为道,其余都是新附之兵。而且刘备利用这种机会,只能用一次。

现在我军已有了提防,也知道了刘备的举动虚实。就算不反击,刘备也不敢因小胜而轻视我们。如若他还敢冒进,正好让子廉将军反击挫敌锐气。”

郭嘉的话总是非常赤果,直击利益本源,甚至会激发很多人对于本能反应的反思。

比如,一个人挨打了,正常情况下本能反应就是立刻打回去。以至于都没人想过“为什么要打回去,如果不打回去,会怎么样”。

“既然刘备胆敢如此行事,那咱不如趁着眼下寒冬渐深,北方用兵不易的时机,分兵南下,助妙才在徐淮方向痛击关羽!要是吃了亏不反击,刘备还当我们怕了他不成!”

曹操闻言却只是微笑,并不答应,还自嘲地说:“孤可不是本初,些许面子还是丢得起的。而且刘备不敢明着跟我们开战,说明他也有忌惮。孤若是气急败坏撕下这层遮蔽,对曹刘两家都没好处。要反击也不必在明处反击。”

曹操说完,曹仁倒也不敢反驳。

而旁边尚且年轻气盛、还不满三十岁的曹休,琢磨了一下后,换了个思路请战:“既然不便跟刘备开战,那我们让主力回军东顾,痛击袁谭,不惜代价把南皮攻破!也让袁谭看看我军全力进取的威势!”

历史上曹休这个时候还只是虎豹骑的一名中层将领,

但如果真过了脑子冷静思考,而不是只靠本能和情绪反应,那么这个问题其实是很容易想明白的:

第一,之所以要报复,是为了防止对方觉得你好欺负,继续侵害。反击虽然并不能直接获利,但可以让潜在敌人知道你不好惹。

第二,如果是当众被打的,那么不反击的话,就不但会导致对方觉得你软弱可欺,还会让第三方发现你丢了脸。这时候,要找回公众威望,也得反击。

但是,这两点,在今天这场刘备派出太史慈暂时小捞一票中,都没有发生。

刘备一方知道自己是占了对方不备的优势,可一不可再,曹操不反击他们也不会觉得曹操就此虚弱可欺。

第322章 能屈能伸,方为丈夫 (第2/3页)

再是那个血气方刚、绝对纯粹、只有原则没有变通的刘备了。

曹操既不希望看到一个值得尊敬的老对手堕落,也不希望自己的敌人变得更灵活——毕竟敌人变灵活之后,自己要消灭对方,需要付出的代价也更大了。

谁不希望自己的敌人一辈子做个老好人呢,老好人才容易欺负啊。

曹操感慨了一番后,跟在他身边的那些将领便沉不住气了,负责清河-魏郡这边战场的曹仁率先大声倡议:

阅读舍弟诸葛亮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