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弟诸葛亮

〖舍弟诸葛亮〗

第328章 袁绍之死-下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只是因为邺城内外的局面,仍然是被冀州本地派牢牢掌握,豫州派翻不起浪来。郭图也就只好跟历史同期一样,仓促出奔,偷偷潜行先去幽州绕一圈,轻装简从渗透到袁谭的地盘上,投奔袁谭。

历史上郭图也是顺利投了袁谭的,这一点并不需要开挂。

但历史上还有其他一些非冀州派的官员,在袁尚接权之初没来得及跑,比如辛评——所以后来辛毗被袁谭任用出使曹操、投了曹之后回来打审配,审配才能把辛评留在邺城的全家都杀了。

但这一世,辛评也趁着审配焦头烂额管不过来的机会,跟着郭图一起跑了,甚至全家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如今凝聚人心才是最重要的。我要接位,仅有审配、逢纪是我死忠,还有田丰可以期待。其余人等,眼下都在等着我犯错呢,母亲为何要为了一点小事,置我袁家名声于不顾?这些都是事急从权的处置,还是忍了吧。”

刘氏却别有说出一番道理来:“你倒是大度,可事情已经做下了,就该一不做二不休!杀了那么多人,至少有几十个侍卫见到了、参与动手了,将来如何封锁得住消息?

一旦传出去,哪怕不说是我杀的,只说是我逼她们‘自愿’给你父亲殉葬的,她们的家人又会如何怨恨我们袁家?

到时候这些人还都住在邺城,还不能撕破脸处置,你大哥要是找伱错处,人心只会更不稳!这种时候,就要一不做二不休,斩草除根以绝后患!装什么好人!”

袁尚哑口无言,呆滞半晌,终于意识到自己“假装那些父妾是自愿殉葬”的处置方式,确实不够严密。

而审配听说之后,也是无奈摇头。他心里其实知道,对袁尚最有利的做法,就是袁绍死了之后,先秘不发丧几天,等袁尚交接了工作、做了更多接权的准备后,再正式公布。

但刘氏急于杀人,闹得这么大,一开始就捂不住盖子了,已经让袁尚失去了交接的缓冲期。

只能是匆匆直接上马,很多人都来不及笼络,这就导致跑的人更多了。

仓促之间,审配的全部精力,都花在了盯住田丰上,确保田丰跟他和逢纪一样绝对支持袁尚。

而田丰以外的人,审配都顾不上了。

83中文网最新地址

而他又不可能杀了那些动手的侍卫灭口,那样的话就成了谁跟你有仇你不杀,反而杀帮你办事的灭口,一旦有点风吹草动,属下的忠诚度只会更加崩盘。

这种不体面的事情,已经一条道走到黑了。

“审配误我!他这都出的什么主意!赶紧改口,不说这些人是殉葬的,就大大方方说是获罪被杀!”

袁尚终于下定决心,帮着母亲斩草除根,由袁尚亲自带兵,当天晚上就把父亲那五家小妾的家人也都满门诛杀,然后放出去的口风也是一天之内就改了口。

毕竟哪有自裁殉葬之人,能自裁成脸都被砍得稀巴烂的,这遗容要是被外人看到,再怎么解释也没人信啊。

袁尚觉得有道理,加上形势又紧急,再不处理消息就封不住了,他也就不及跟母亲商量,自己当机立断拍板了。

那群袁绍宠妾就被重新装殓,消息也放出去了。

刘氏得知后又有些恼怒,一方面是觉得不该给那些贱人体面的后事,一方面也是不放心那些宠妾的家人,于是找来儿子,质问他为何擅自如此主张。

袁尚只觉焦头烂额,又不好以下犯上,只是苦劝:“母亲何必跟死人过不去?你已毁了她们容貌,就算给她们点哀荣,父亲纵然泉下有知,也不知道她们是谁了。

满城文武听说之后,无不愕然:

这中午还说大将军的小妾们主动愿意殉葬,到了第二天就改成了这些人“在大将军重病期间还妨害大将军养病,导致大将军病情恶化,死有余辜”,灭了人满门。

(注:这里也没有捏造黑,《三国志》原文就写了“尚又为尽杀死者之家”,正史上就是灭门了五个小妾的全家。当然我这里过程细节和当事人的内心想法是自己塑造的,造成的影响也会跟历史有所不同,我认为还是合理的)

夫人和三公子如此行事,顿时让很多人觉得袁家的前途又蒙上了一层阴影,很多人都开始动摇,不愿意为这样出尔反尔、滥杀无辜、不顾轻重的人卖命。

尤其这一世的袁家,袁谭的道德形象和治理政绩、军功对比优势更明显些,对袁尚身边的中立摇摆派,就更有吸引力了。

第328章 袁绍之死-下 (第2/3页)

午后,袁绍也终于咽下了最后一口气,大将军府上下内外立刻举哀,一夕之间整个邺城都进入了肃穆的状态。

袁尚要表现得自己像是孝子,这时候哪里还能管母亲的丑恶行径,恨不得大事化小,就紧急找来审配商议,该如何善后掩饰。

审配听说后也是大惊,意识到这种“大将军刚死,就杀尽其妾侍”的事情实在是不体面,容易导致人心离散,

便建议袁尚对外宣称是那些宠妾们过于爱戴袁绍,自愿为其殉葬,给她们风光装殓,别让外人看出尸体的异状破绽。

阅读舍弟诸葛亮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