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1984

〖人生1984〗

第159章 男儿到死心如铁【求订阅】

上一章 简介 下一页
最新网址:wap.washuwx.com

一吨是1000公斤。

算下来,每吨电荷调节剂,需要100万人民币!

一吨电荷调节剂可以做100吨碳粉。

100吨黑色碳粉价值100万美元。

实时汇率是1美元兑换2.3元人民币。

在他印象中,国产耗材是最便宜、最好用的平替品,后世更是畅销全球,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耗材供应地。

原因在于,我国诞生了全球第三家电荷调节剂生产供应商,也是全球唯三的生产供应商。

任何一款产品,只要华人参与其中,就能把它的价格打落神坛。

李云海重生之前,做过这方面的生意,也关注过相关的业界动态。

东洋人生产CCA的原材料,全部是从我国采购过去的,他们只进行加工,再卖到我国来,价格却翻了千倍万倍!

华人是世界上是最聪明的人,也是人才最多的国家。

只不过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没有人去研究和突破这个CCA的技术。

人们固有的思维就是,既然有得买,那就不用自己费心费力的去创造。

就算贵一点,自己也有得赚不是?还省心省力呢!

而且在八、九十年代,我国的人才,都聚集在机关和国企。

机关和国企里的人才们,并不在乎、也不关心这一瓶小小的CCA,因为跟他们的生活并没有交集。

而民间的耗材商人们,都是小打小闹,或者眼界、格局有限,压根就不可能想到要自行研发CCA。

所以一直到90年代中后期,下海的高知分子越来越多,有识之士才开始关注到并重视CCA的研发工作。

而这个时期,东洋人的CCA价格,更是疯涨到了2000块钱每公斤,每吨的价格要200万人民币!

东洋人的贪婪,逼迫国人要自强!

国内有团队开始进行CCA的国产化研究。

有了华人的参与,不出所料,这项卡脖子的技术,很快就被我们国内攻克!

李云海现在想提前十年攻克这个难题!

他以为,既然原材料都来自我国,既然东洋人能生产出来,既然十年后我国的科研人员可以研制出来,那么,现在肯定也可以!

这个想法一旦在李云海脑海里生根发芽,他就难以抑制的想要完成这项使命。

是老天让李云海回到了1984年。

老天还让他带回了前世的许多想法和技术。

那么,他就是天选之人!

李云海必须、也能够完成这项历史使命。

现在离耗材厂开业还有几个月时间。

李云海想趁这个机会,找到省里的科研单位进行合作,研制开发CCA!

他把这个想法和林小凤说了。

林小凤的思维,和其他人一样,都觉得一没必要,二来只怕很难研究出来。

“CCA虽然贵,但市面上能买到,就连米国人都买东洋人的CCA在用。我们何必再自行研制呢?万一投入大量的资金,却失败了,怎么办?”

李云海昂然的说道:“如果我们每个人都不敢投资,每个人都不愿意研发,那CCA永远都将成为东洋人卡我们脖子的技术。我们每卖一吨碳粉,其中一半的钱,是帮东洋人赚的。”

他微一沉吟,又说道:“姑姑,如果你不愿意参与到这项投资中来,我可以一个人投资,我个人出资,找人研制CCA。”

林小凤毕竟是出过国的人,虽然她是女人,眼界格局没有李云海开阔,但她三思过后,还是决定支持李云海。

“李云海,你年纪轻轻,却有这样伟大的志向,我很敬佩伱,我也愿意和你并肩作战。我们既然选择一起创业,那就必须捆绑在一起,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我一个女人,有什么亏不起的?顶多就是亏上两百万嘛!”

这话番,说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给了李云海极大的鼓舞。

李云海得到了合伙人的支持,便开始行动。

他联系了省内最有名的几所大学。

本省是全国教育大省,在80年代拥有四所重点大学。

西江大学、国防科大、矿冶学院、莲城大学。

矿冶学院也就是后来的中南工大。50年代,由国内6所著名院校的矿冶类学科组建而成,设置了地质、采矿、选矿、有色金属冶金4个系。

李云海实现我国碳粉材料国产化的决心,成功的打动和说服了这些学校的领导。

四个重点大学,组建了一个50人的科研组,全部由教授、博士、硕士组成。

李云海又请来了省化工研究院、西州高分子研究所的科研人员。

最后,李云海集结了一支80人的高端科研队伍。

这80个科研人员,每个人的科研补贴高达200元每个月,全部由李云海承担,每个月的补贴就达到1.6万块钱。

除此之外,李云海做出承诺,只要科研团队攻克了CCA的难关,给整个团队100万的奖金,由团队成员根据贡献大小进行分配。

研究所需的设备、材料,全部由李云海投资。

粗略一算,李云海在这个项目上的总投资,至少要达到千万以上。

有些科研设备特别昂贵。

一台激光测度仪,就需要60万人民币!

他愿意投资,他要的只是专利!

只要专利研制出来了,以后肯定可以源源不断的赚钱。

但对当时的人来说,很多人都不能理解李云海的行为。

花费1000万以上的巨资,就为了研究一个CCA?

这项技术东洋人早就有了,你买人家的用不就行了?

然而,哪怕全天下的人都嗤之以鼻,李云海也不改其初衷。

虽千万人,吾往矣!

当林小凤听到李云海计划投资1000多万研发CCA时,被惊呆了!

林小凤以为花个几百万,两人平摊,自己顶多花上一两百万,就能研制出来。

现在刚刚立项,资金的规划就达到了上千万!

这还得了?

如果项目研制受阻,那后续的投入更是一个无底洞!

这天,李云海到林芝家玩。

吃过晚饭后,林小凤找到李云海,委婉的提出来,说自己资金有限,承担不起这么大的项目。

她只有3000万的资金。

天华大厦她投资了900万。

耗材厂她投资了500万,后续可能还要追加投资。

她手里只剩下千来万的资金,如果全部耗在一个未知的科研项目上,那她就真的无钱可用了。

李云海很爽快的回答道:“姑姑,你想退出,你就退出吧!你说得对,这个项目能不能成功,我现在也不好说。最后要投入多少钱,我也算不出来。我们两个人,没必要全部耗死在这个项目上。”

林小凤觉得很不好意思,说答应过你的事情,我又反悔了。

李云海一脸沉静,笑着说没事。

林振邦听到他们的对话,问李云海,CCA是什么东西?

李云海便做了一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李云海和林小凤算了一笔账,除了电荷调节剂外,其他材料全部从国内采购,或者自己生产,钱还是有得赚。

国产的碳粉,比起国外的原装正品来,也具有很大的价格优势。

所以这耗材厂还是开得下去。

然而,李云海很不甘心。

凭什么让东洋人赚了大头?

可是,那不是普通的水,而是电荷调节剂,全球也只有东洋人会做。

就连美德法英等国家也没有企业能生产出这种原料。

这就是卡脖子技术。

在最关键的原料上,掌握核心技术,让下游生产商只能赚取微薄的加工利益。

东洋人卖电荷调节剂的钱,远比开耗材工厂赚的还要多。

李云海用他的勇敢、真诚和善良,赢得了施家人的绝对信任。

机器到达仓库后的翌日,李云海便带人前往莲城大学交付订单。

虽然经过了这么多的波折,但所幸订单还是提前交付。

莲城大学已经准备好了机房。

李云海带着马玉波和张俊、彭癫子他们,在莲城大学安装调试了三天时间才回到西州。

100吨黑色碳粉,可以卖到230万人民币。

问题是,其中一样原料,也就是CCA,成本就高达100万人民币!

虽然说其他原料并不贵,但开工厂还要其他开支。

这么算下来,李云海累死累活,岂不是在帮东洋人打工?

林小凤也觉得CCA的成本太高了,我们开这么大的工厂,还没有东洋人卖几吨水赚得多。

林小凤带回来一些原材料的资料。

制作碳粉的原材料,碳黑和电荷调节剂CCA、聚合物树脂等物,在香江和东洋都可以拿到货。

其中最昂贵,也只能依赖进口的原材料,就是电荷调节剂。

让李云海震惊的是,这年代的电荷调节剂,价格惊人!

1000块钱人民币一公斤!

莲城大学的订单,900台二手计算机,50台全新计算机。

订单金额总计是600万人民币。

李云海缴纳税收以后,可以赚到380万!

这也是他最近赚到最多的一笔钱。

李云海再次联系了华南工学院,询问他们对样机是否满意?有没有采购的意向?

李云海的如意算盘落空了,只能告诉施文茵,先把这批货送到西州来。

第二天下午,施文茵带着车队来到西州,李云海带人前往验货。

经过曹宽一事,李云海和施家的关系又上升了一个层次。

施文茵卸完货以后,也不再留下来收款,跟李云海说一声,你有空转账过来就行。当天傍晚,她又连夜带着人回花城。

想当初,施文茵押车过来,是一定要等拿到现金,或者看着李云海完成转账操作以后才会离开。

校长回复他说,学校的采购计划有变,因为资金没有到位,可能要延迟到明年再采购。

李云海也只能无奈的接受现实。

明年,谁知道明年又是一个什么情况?

林小凤跑了一趟香江回来,来到四海商店。

李云海请她坐下奉茶。

第159章 男儿到死心如铁【求订阅】 (第1/3页)

李云海拜托施文茵送一台IBM5150的二手样机到华南工学院。

校长组织学校的计算机专家,对这台计算机进行了鉴定,又对比了市面上最新型号的计算机配置后,并没有马上回复李云海。

这让李云海有点郁闷。

他本来还想,如果华南工学院当天就能做决定,对方需要购买多少台二手计算机,那他便可以让施文茵少送一些计算机来西州。

阅读人生1984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