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309章 用工荒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大‘清官’徐阶,拥有四十余万亩土地,半个松江府都是他家的。

一千亩地对人家来说,就是蚊子腿。

这些人还拥有极大的政治影响力,在地方他们能架空朝廷官吏,在朝堂能左右国家政策。

前世的大明,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做是亡在这群人手里的。

如果朝廷不分青红皂白,将大地主小地主一起打,那就是给自己制造麻烦。

可对于地主大户来说,也只能勉强维持体面的生活。

尤其是对陈家这样的顶级权贵家庭,这点产出连基本的生活都维持不下去。

所以福清才会如此着急:“一千亩也不够啊……”

陈景恪安抚道:“别急,朝廷自然不会不考虑到大家的难处。”

“虽然收紧了土地政策,却放宽了对商业的管制,以后大家可以从事商业活动赚取钱财。”

“只不过勋贵官僚不能以自己的名义经商,需要通过别人的手才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温水煮青蛙就是这个道理。

三代君主接力,很少有完不成的政策,没必要太着急。

而且古代亩产也就一两石,再除去种子、田税和其他投入,也就剩不下多少了。

一千亩地,最后能入库几百石粮食就算风调雨顺了。

对于普通人来说,这确实是一笔巨大的数字。

虽然他们依然会感到肉疼,但并不致命,不会跳出来造反。

然后朝廷集中力量瓦解大地主,削弱他们的力量。

等大地主被瓦解,百姓见识到商业的利润,开始主动从事商业的时候。

再提高税率把小地主分拆成富户,彻底解决土地兼并的问题。

欲速则不达,很多政策要一步一步来。

或者说,他们还没有真正意识到,抚慰使加预备役教化系统代表着什么。

——

阶梯性征收田税,可以说是全民关注,就连陈景恪自己家都不例外。

陈景恪家以前没有田产,全靠行医为生。

但福清的嫁妆可是有好几处庄园的。

生产力决定了,士绅地主对基层拥有巨大的影响力,这是必须承认的现实。

如果将他们逼迫的太紧,反而不利于国家的稳定。

适当的妥协,换取政策的通行和国家的稳定,是值得的。

所以对待不同的地主,要区别对待。

允许留下一千亩,是用来安抚小地主的。

小地主家的土地少则几百亩,多则几千亩。

而且他们在政治方面没有多大的能力,对朝廷危害不大。

真正能够掣肘朝廷的,是大地主。

这些人拥有的土地数量,是以顷为单位的,几百顷几千顷几万顷。

举目望去,数十里数百里都是人家的地。

后续她又置办了一些,家里也有近万亩良田。

这些都是传家的根本,又怎么可能不关注。

陈景恪下班刚进家门,就见福清迎上来,问道:

“郎君,阶梯性征税是真的吗?我们家也要如此吗?”

陈景恪颔首道:“大明的律法是针对所有人的,尤其是这种事关国本的律法,更是一视同仁。”

先入为主的情况下,大家肯定更愿意相信先听到的传言。

不过他们也没有就此认输,朝廷的影响力就局限在大城市,广大的乡村还是他们说了算。

就看谁能鼓动更多百姓了。

于是,他们纷纷写信给老家的亲朋,如此这般的安排了一番。

然而他们不知道的是,朝廷已经针对这一点,提前做出了布局。

福清有些着急的道:“这可如何是好,光靠咱们两个的俸禄,如何能养活这一大家子人。”

陈景恪说道:“朝廷自然也考虑过这个问题,所以规定每户差不多可以拥有一千亩地。”

按照阶梯收税,拥有土地超过一千亩,就是纯赔钱。

这个数字是经过仔细考虑才确定的。

地主也分等级的,有大地主也有小地主。

第309章 用工荒 (第2/3页)

 双方还因此吵的不可开交。

当这个传言,传到官僚士绅耳朵里的时候,他们全都麻了。

他们自然知道这是谁散布出去的消息,只是没想到皇帝的动作竟然这么快。

这下先机已失,再想左右舆论就没那么容易了。

阅读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