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工业

〖大国工业〗

第三百零二章 鉴定和交流会?我们不参加!

上一章 简介 下一页
最新网址:wap.washuwx.com

“才两千五百美元?折合人民币也才一万,果然是低档机型。”

“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听说,首钢那边已经在和岛国的 nec公司谈判了,希望引进 nec的设备和技术,按照他们的工艺生产先进的芯片。我们……”

“首钢有钱,我们可没有那么多资金,引进是需要耗费大笔资金的,动辄就需要几亿美元的投入,计算所那边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项目都给砍掉了,还不是因为没钱。”

今天是星期一,例行开会的时候,大家伙又再次感慨起来自己的落后,想要赶紧追赶,但是却没有任何办法。

此时,听到大家伙的议论,领导马文杰也是无奈地叹了口气,是啊,经济要发展,科技投入要压缩, 109厂想要更新设备,可不是那么容易的。

就在这个时候,突然有一个声音响起。

“这不可能!”小潘当下就惊呼出声:“这怎么可能?尼康公司是世界上最强的光刻机研发公司,他们生产的光刻机占据全球半数以上的份额,怎么可能来我们这里采购光刻机?哦,我知道了,他们一定是产能不够,所以从太平洋集团买几台低级的光刻机,弥补一下产能不足而已,这太平洋集团的光刻机,一定是走量的,最多就是几万美元一台。”

“小潘,你别打断小赵的话。”马文杰开口:“小赵,你接着说。”

“尼康公司计划采购十台。”

十台,听到了吧?一定是走量的低档机型!小潘为自己的正确推断而沾沾自喜。

“每台两千五百……”

“徐教授那边不是研制出来了先进的光刻机吗?如果国外的买不到,我们用自己的光刻机可以吗?”

“不行,咱们自己研制的太落后了,怎么能和进口的相比,徐教授的光刻机是造出来了,但是,国内没有任何一個企业买他造的光刻机。”

“小潘,你这说的不对,徐教授他们整个团队,都被太平洋集团给买过去了,目前在高科技研发基地工作,就是原来首都摩托车厂的地方,听说……”

“听说什么?太平洋集团不过就是个民企,还能有什么高科技?”小潘不屑地说道:“他们不过只是有钱而已,那八万吨的模锻压机,是靠钱堆出来的。而且,科技的图腾早就不是几万吨的液压机和飞溅的钢花了,而是小小的芯片!这方面,咱们差得太远了,只有引进世界先进技术,才是最合适的选择。”

咣!

109厂开始在东城区大取灯胡同 3号,在 61年的时候搬迁到了德胜门外祁家豁子 2号楼,当时这里还是大片大片的田野,厂里的职工在工作的间隙,还会到田野里劳动。

不过现在,这里已经看不到一片农田,全部都是建筑,有的还是最近几年建设起来的,鳞次栉比的楼房让人感受到了祖国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而 109厂二十多年没有变样,也让人感觉到了落后。

会议室。

“可惜,如果不是巴统的限制,我们完全可以从尼康采购到世界一流的光刻机,让我们 109厂继续成为国内电子产业的领头羊。”

“是啊,国门已经打开十几年了,我们国内很多行业都通过引进国外先进的设备,实现了产业的升级,尤其是汽车工业,一下子就和国际接轨了,只有咱们电子产业还是落后的。”

就在这个时候,门被推开了,一名技术人员急匆匆地跑进来:“对不起,我来迟了。”

“小赵,你平时不是挺积极的嘛,今天怎么开会迟到了?”

“我在来的时候,听到了一个消息,为了验证这个消息的真伪,我就亲自跑了一趟,所以就迟了。”

“什么消息?”

小赵咕嘟咕嘟地喝了一大口水,这才继续开口:“岛国尼康公司,决定从太平洋集团采购光刻机。”

第三百零二章 鉴定和交流会?我们不参加! (第1/3页)

首都是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首都有着各种轻重工业,有冒着大烟囱的首都钢铁厂,有生产汽车的首都汽车厂,同时也是半导体产业的摇篮。

1956年,首都研制成第一支晶体管,到了 1958年,首都建立了第一个半导体元件的生产厂: 109厂,109厂的辉煌从此开始。

1964年,全面转产硅元件, 1966年,和魔都光学仪器厂合作,研制成功国内第一台 65型接触式光刻机, 1978年,首颗 1kdram被生产出来,和美国、岛国相比晚了四五年,但是比南泡菜国和湾湾要早四五年。

技术人员再接再厉,不断地提升容量, 1978是 4k, 1981年是 16k,虽然是在兄弟单位研制的,但是生产都是在 109厂,到了 1986年, 109厂和东方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计算技术研究所的大规模集成电路合并,成立了东方科学院微电子中心,不过实际上还是独立运营的,大家伙聊起来,还是喜欢直接称 109厂。

阅读大国工业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