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神探志

〖大宋神探志〗

第两百五十九章 这特么八岁?

上一章 简介 下一页
最新网址:wap.washuwx.com

范仲淹绕开最密集的人群,寻了一位书生模样的围观者,行礼问话:“这位兄台请了,不知衙门中发生了何事,这般拥堵?”

“有提刑司的官员来了,在里面争执……”

那书生顺口答话,又见范仲淹衣着简素,风尘仆仆,摇了摇头道:“狄三元不纳卷,阁下一路奔波,怕是要失望了!”

纳卷就是接受士子呈送的作品,前唐的科举行卷固然已成过去,但向高官投递文章,展现才华的风气并未消失,许多高官的幕僚也是这么来的。

今科三元在泗水县常住,自然吸引了周围的文人士子前来拜会,范仲淹对此并不奇怪,但听狄进不纳卷,这书生语气里却无怨怼,再度发问:“既如此,兄台为何在此呢?”

“诶!诶!小心呐,那提刑司的人可凶得很!”

书生没有想到这位如此刚直,自己固然敬佩狄三元为人,却也只敢在外面围观,范仲淹已然大踏步走入县衙,差役见他颇有官威,一时摸不准来历,倒是让开一条通道。

而刚入县衙,就听得一声怒喝传出:“狄进,你出来,本官知道你在里面!”

范仲淹皱了皱眉,这位呼喝者多半就是京东路提点刑狱公事洪迈了,如此气势汹汹,实在是有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见他语气温和,并无失望,书生奇道:“我在等狄三元的刑案之作,莫非阁下也是为此而来?”

“刑案之作?”范仲淹依旧是求教的姿态:“愿闻其详!”

书生解释道:“狄同判是前朝狄梁公之后,阁下应该知晓吧?狄梁公便是断案奇才,所审的案件从不出错,更不会冤枉了良善无辜,狄同判承先祖之志,要著一部刑案之作,详述断案流程,让那些糊涂的地方官,再也不会随意闹出冤假错案,名《洗冤集录》!”

“《洗冤集录》……好一部《洗冤集录》!”

范仲淹神色郑重起来:“若当真如此,此书之功,造福万民,可传百世!”

所以一到泗水河岸,范仲淹只看了半个时辰,就知这里的治水绝不是表面功夫,一旦治理好了泗水的水患,变荒田为良田,让外出的逃荒者得以返乡耕种,这兖州最贫困的一县,定然能脱胎换骨!

“来地方仅半年,便能做成这等大事,虽各地皆有民情,狄仕林于背后也定然做了许多不为外人所知的努力啊!”

范仲淹恋恋不舍地下了河道,朝着县衙而去。

他如今是迫不及待地想见一见那位兖州同判,向其好好请教一番了。

然而还未到县衙,范仲淹诧异地发现,这里人也很多,越往前走,越有里三层外三层之势,甚至有差役出来维持秩序。

书生听他所言,倒是精神一振:“阁下相信?”

“信!”

范仲淹重重点头,更知道如今的世道,定然有不少士子不信。

许多读书人本就厌恶刑案,好似觉得这与凶杀死人打交道的事情,本身就带着晦气与不详,狄进又不纳文卷,那必然更多怨言。

而范仲淹正觉如今的士林之风,受西昆体影响,多华而不实,夸夸其谈,有意纠正,此次更是机会,不再多言,往县衙内走去。

第两百五十九章 这特么八岁? (第1/3页)

“秀才公,那里危险,下来吧!”

“我再看看!再看看!”

范仲淹站在泗水岸边,目睹着热火朝天的景象,眼中透出羡慕之色。

他从天圣二年起,就于泰州治水,修筑捍海堰,前后历经波折,直到如今的天圣五年秋,那里的水利建设还没有完成,对于其中的艰辛,可谓是深有体会的。

阅读大宋神探志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