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神探志

〖大宋神探志〗

第四百三十一章 河东路经略、安抚、缘边招讨副使狄进

上一章 简介 下一页
最新网址:wap.washuwx.com

宋夏边境有三条交通要道,子午岭与黄龙山之间的延夏道、子午岭以西的环庆道、龙山两侧的泾原道。

在这三条主要道路上,以延夏道上的延州,环庆道上的庆州与泾原道上的镇戎军最为重要,终北宋一朝,这三大重镇,就多为重兵戍守的战略要点。

其中庆州有山川险阻,北控旱海宁夏一路居要之地,东接延庆水,尽管穿越沙漠瀚海有很大困难,但商旅仍然络绎不绝,同时此路也是军队攻入西夏境内的重要粮道。

历史上范仲淹就是镇守在庆州,在戍边期间还写下的著名词作《渔家傲·秋思》,“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后来范仲淹的两個儿子范纯仁和范纯粹,也全然不怕北地的风沙苦寒,父子两代、兄弟两人四度出任庆州知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从陕西分路开始。

对于西北之地分为四路的想法,朝堂之上早有讨论,范雍、夏竦和刘平奉命前往西北经略时,其实就有了四路的职权划分。

不过那个时候,也没想到能一战把李德明打得丢盔弃甲,这般凄惨,如今不是西北要防守,而是考虑着是否杀入西夏境内,显然是不需要这么细分陕西的,反倒未来可以将河西的土地重新回归陕西的治下。

所以明眼人都知道,吕夷简这个时候上奏此策,显然是坚定地支持“和党项,灭李氏”的战略不变!

当然,一旦诸路正式划分,官员任命势必要有所变动,吕夷简身为宰相,对此也有了举荐人选。

因此哪怕吕夷简举荐狄进,他也要关注一下其他宰执的反应:“两府对此有何见解?”

张茂则静静地立于身后,将打探到的消息告知:“禀官家,政事堂内,确有不同之见!”

赵祯目光闪了闪,低声道:“王相?”

张茂则低声道:“王相之意,庆州是边地要郡,直面党项,为求军政稳定,狄修撰不可为知州。”

换成以前,赵祯会不高兴,但此时只是淡淡地道:“王相所虑乃是正理……”

范雍依旧知延州、夏竦则由永兴军转为知秦州、高继勋知渭州、狄进知庆州,四人分兼四路都部署司事,分领四路军事!

范雍和夏竦自不必说,如今前线坐镇的老将里面,威震西陲,能止吐蕃党项小儿啼哭的是曹玮,但还有一人在军中能与之分庭抗礼,正是高继勋。

高继勋的父亲高琼,在赵光义任京兆尹时,就于其帐下做贴身侍卫,屡从征伐,赵光义在高梁河当车神时,断后的就是高琼,自是大力提拔,十分厚爱,后来在澶渊之战时,高琼作为禁军将帅,代表军方支持宰相寇准,力劝真宗亲征,也正是真宗没有缩在后面,亲临前线鼓舞士气,戮力破敌,辽军才在澶州城下吃了大亏,这位军中老将的功劳不容否定。

高继勋当年也在寒光岭之战以少胜多,大破辽军,当然这位最有名的还是他的亲孙女高滔滔,历史上的英宗皇后,“女中尧舜”。

高继勋如今七十岁了,年纪比曹玮还要大,但身体却比曹玮好上不少,当然想要上阵杀敌是肯定办不到的,不过坐镇渭州,确实是上佳的人选。

他希望速战!

攻入夏州,尽取河西之地,由此打通与西域的商道,再开丝绸之路!

到那时,宋的国力势必日渐强盛,面对北方辽国,也不必瞻前顾后,可以再行北伐之事,收回燕云十六州!

不过一来这等军国大事,依旧是太后刘娥作主,而这位大娘娘似乎并不看好速战,二来出于对狄进的信任,赵祯心中多少有些矛盾,既想要一战功成,又担心前功尽弃……

而现在,吕夷简正式表态了。

至于最后的知州,更是让赵祯最满意的。

在这位官家看来,狄进固然年轻,在军中又无资历,但无论是出使辽国,令党项李氏没了那最大的靠山,还是《定边十策》的高瞻远瞩,亦或是一力举荐刘平作为主帅,都在前线早有了深刻的影响,此番出任西北,正是大好时机。

所以无论是攻是“和”,派狄进去前线总没错。

吕夷简此前举荐《洗冤集录》,正是慧眼识珠,如今成为宰相,更是越来越知人善用了。

只不过随着对政事的越来越成熟,赵祯也很清楚,自己的喜恶终究不能凌驾于朝堂之上,不合时宜地破格提拔,反倒害了自己看重的臣子。

第四百三十一章 河东路经略、安抚、缘边招讨副使狄进 (第1/3页)

“吕相公上书,拟正式分陕西为秦凤,泾原,环庆、鄜延四路,再有诸位能臣,分领四路军事……”

赵祯看着手中的奏劄,抿了抿嘴,神情有些复杂,但最终想想,还是点了点头:“甚好!”

张美人被查出身孕时,正赶上对夏用兵的关键前夕,当时李德明还未率兵打过来,如今李德明于三川口大败,灰溜溜地逃回河西,张美人也未有小产之类的风波,已是接近临盆。

终于要有了自己的第一个孩子,赵祯喜悦之际,却又按捺不住双喜临门的渴望。

阅读大宋神探志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