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大明写日记,老朱家都破防了

〖人在大明写日记,老朱家都破防了〗

251.当朱元璋变的不再封建

上一页 简介 下一章

朱元璋来了兴趣,和马蓁蓁讨论起来,马氏也时不时插一句嘴。

朱标也有自己的想法,这一家四口关于大明朝的教育事业,好好理论了半晌。

最后,朱元璋还是觉得,不能人人都读书,不然都去挣钱去了,荒田谁开?农田谁种?

读书,在这个时代必须是一件有门槛的事情。

马蓁蓁想想也是,启蒙班便还是象征性的收些银子,也省得什么人都去,倒坏了规矩。

还有科举制度,马蓁蓁叹道:“只怕会选出些书呆子。”

“我也在想。”朱元璋皱紧眉头。

那边马氏已经打了个哈欠,明显是困了,马蓁蓁连忙说道:“娘你先休息,改天咱们再聊。”

“行,明晚叫上小五小六,到我这里来用饭。”马氏笑道。

马蓁蓁和朱标应了一声,一起离开了坤宁宫。

这样放出去,不管人在哪里,总归有一门手艺,如何也饿不死的。

但马蓁蓁还是坚持:“不管学什么手艺,或者继续读四书五经,总归都要启蒙识字的。”

启民智,认字是最基础的。

老一辈的不愿意学也就算了,六年义务教育……三年吧,三年义务教育总归要有的。

实在不行,一年也可以,识字算数学完,就可以分流到不同的学校了。

路上,朱标与马蓁蓁说道:“我也看过元以前的科举制度,似乎并无什么破绽。”

马蓁蓁看着他。

唐代每次录取进士不过二、三十人,宋代便是有了增加,也不过四五十人。

但是啊,大哥啊,咱们爹开的科举,可是要一榜录上二三百人啊!

251.当朱元璋变的不再封建 (第3/3页)

没想到她爹现在这么开放,竟自己就想到了!

不过,马蓁蓁还真想把职业学校细分一下。

比如应天刺绣学院(专门类别的学院,支持种麻养桑),应天农学院(专门研究怎么提高产量,让老百姓吃饱肚子的),应天医学院(第一医院的储备人才,神医和太医做教师)。

然后玉腰现在也带出来几个徒弟了,马蓁蓁还准备开一个新东方厨师——啊呸,是应天厨师技术学院,不教大菜,只教小吃。

阅读人在大明写日记,老朱家都破防了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