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色

〖财色〗

第九百六十一章 恨得要死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官员顿时就笑了。说看见了不就行了嘛,你还来干什么呢?

不过这事儿还是没有难住李书福,他很快找到一家濒临倒闭的国有摩托车厂,花钱买了一张许可证,正好当时台湾的光阳公司刚刚生产出一款踏板式摩托车,很受女性骑士的欢迎,李书福当即把它引了进来,成了大陆第一家生产该款摩托车的厂家。

吉利摩托车的成功,让李书福成了一个,真正意义

一九九七年的时候,大概是收到了香港回归的刺激,他突发奇想,宣布要造汽车。

当时中国的汽卓产业可用八个字来形容,“暴利可期,布局已成”

宏观来看,亚洲金融风暴后,中央政府试图启动内需市场,汽车与房地产成了新的消费热点,家用轿车的拥有量连年翻番。众多专家纷纷预言,中国的家用轿车时代已经到来了。与此相关的是,汽车行业的暴利现象已昭然若揭。

有人将中国与美国的轿车价格进行比较,同等性能的大众甲壳虫,中国的售价是美国的三倍多,别克的售价比是两倍多,丰田花冠的售价比是三倍。让人吃惊的暴利,无疑意味着汽车行业有着巨大的成长

间。

就产业现状来看。却是一派让人莫名感慨的景象,在一九七八年国门洞开之时,跨国汽车公司就被获准涉足中国汽车制造业,德国大众,美国通用,法国标致,日本丰田、三菱及日产等纷纷选点设厂,中国民族汽车产业原有的红旗牌及上海牌相继被巧妙地消灭。

曾经有人用百病缠身来形容国内的汽车工业:投资分散,开发能力差,生产成本高。销售服务体系近乎原始。因此有人断言,如果汽车业不能通过巨额资金的筹集来完成结构调整和重组,全军覆没绝非危言耸听。在这种大环境中,李书福贸然闯入,自是无人喝彩。

一九九三年。他决心要造摩托车。

当时沿海农村已经富裕起来,摩托车不仅成为年轻人追逐时髦的标志,还是货物短途运输最好的工具。虽然李书福一点也没有做摩托车的经验,不过,他天生就是绕开红灯走的天才。没有技术,就四处挖人,没有图纸,就拆了别人的车子依葫芦画瓢。

最要紧的是没有许可证,他跑到北京机械部的摩托车管理处,问人家说他们想生产摩托车,是不是这里批的?

被问的官员反问他,知道国家产业政策不?

李书福回答说报纸上登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九百六十一章 恨得要死 (第2/3页)

靠给别人拍照赚了点儿钱,一年后就去开了一家照相馆,再妾赚了点钱,一年后就去办了一个冰箱配件厂,又赚到钱了。两年后他索性办起了一家名叫北极花的冰箱厂。

冰箱厂竟然还是很赚钱,他很快成了当地有名的千万富翁。

可就在这时,发生了八十年代末的宏观调控,政治气氛空前紧张,私营经济遭遇寒流。一些业主纷纷把工厂上缴给了集体。李书福一紧张,也把车间、库存、土地连同工厂的存折都交了出去。他带了上千万元的现金跑到深力大学去进修了。

躲过了一阵风头后,李书福又回到台州继续搞活计。

阅读财色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