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鼎1617

〖夺鼎1617〗

第七百二十七章 李华梅火烧阅江亭

上一章 简介 下一页
最新网址:wap.washuwx.com

因为,他看到了一面熟悉的旗帜,一朵梅花在风雪之傲然绽放!

“绯翅虎!李华梅这个疯婆子!她是从天掉下来的吗?!”

宁尔佳甲喇章京,虽然不是两白旗满洲的旗下奴才,但是,却是正儿八经从塔山一路打出来的官职,不但甲喇章京这个官是从塔山挣出来的,他的牛录章京世职、一个半前程,也都是从塔山战场得来的。他属于如假包换的塔山系。

当初的两黄旗满洲的一个小小的拨什库,是因为在塔山作战立功,连续反击为多尔衮所欣赏,一路拔擢到了甲喇章京的位置。如今,入关、渡江,面已经有了风声,可能要提拔他到某个汉军旗去做梅勒章京。可谓是升官发财,春风得意。

但是,眼前这面傲梅旗,顿时让他从得意洋洋一下子变成了失魂落魄。因为,一看到这面旗帜,看到了江面那从游倾泻而下,几乎遮蔽了整个南京江段的水师船队,顿时他那条被炮子击穿过的左腿,忍不住的开始颤抖起来了。这是宁尔佳大人自从塔山战后留下来的一点隐疾,连他身边最亲近的妻妾奴才都不晓得。

“快!快些向主子们去禀告!紧急军情!李守汉、李华梅父女大军杀到!”

“快!赶快布防!把火炮都给本甲喇拉城来!对准码头,对准江滩!不能让那个疯婆子靠近岸边!不能让她岸!”

宁尔佳大人作为从塔山杀出来的将领,自然对这位郡主的打法、风格熟悉至极。其实,也不光是他,多尔衮兄弟的嫡系人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虽然这里因为朝廷迁都,天子守国门的因素有些没落,但是,大量的粮米物资储备却仍旧在这里。多铎刚刚一过江,便在洪承畴的要求之下,派兵严密控制了这一带。

此时,负责金川门周边地段守卫职责的甲喇章京宁尔佳站在用土夯的城头,瞠目结舌的向北面江面眺望。眼前,是一片火海炼狱,两耳之充斥着哭嚎呻吟叫骂声,口鼻之满是焦臭和焦糊味道,那是木头、船帆和人肉在一起燃烧被烧焦了产生的混合气味。

江面,人头浮动,无数新近剃发易服的前明官兵在波涛之载浮载沉。原本运输他们渡过长江的大小船只,在江面变成一个个大小不一的火堆,缓缓的沉入江底。

“快!快去看看!水关的千斤闸关好了没有!多用木头给本官把水关堵死!”

甲喇章京宁尔佳大人此时顾不得想办法去救援自己的友军,而是要想方设法的堵死从长江沿着惠民河、金川河通过水关进南京的道路。

第七百二十七章 李华梅火烧阅江亭 (第1/3页)

史载:南京城有四道城墙,除了皇城、宫城、内城之外,为了贯彻自己“高筑墙”的战略思想,弥补和加强南京京城的防卫,朱元璋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下令建造。三寸人间 外郭全长达180里,洪武年间开筑城门16座。城垣本体以丘陵、垒土为主,只在城门等一些防守的薄弱地段加筑城砖,所以俗称“土城头”。方位而言,外郭的形状为菱形。最北的城门为观音门、最东的城门为麒麟门、最南的城门为夹岗门,西边的外郭城垣未合围,留下的南北豁口分别延伸至长江边。

外金川门是位于这道外郭最西边的城门。它之所以能够在历史留下名字,还是要感谢朱棣的靖难之役。建四年(1402年),朱元璋四子燕王朱棣亲自率兵自瓜州渡江,曹国公李景隆打开金川门迎接朱棣进城,燕王军队由金川门入应天府城,并攻占京师应天府城,致使建帝朱允炆退位并下落不明,“宫火起,帝不知所终”,“燕王遣使出帝后尸于火,越八日壬申葬之”,“或云帝由地道出亡”(《明史》卷4),史称金川门之变。金川门之变,宣告了建朝的终结。

这里因为毗邻长江,有金川河、惠民河汇入长江河道,而成为交通要道。也是因为这里毗邻长江,又有河道,转运便利,永乐年间建成大型粮库(亦称“草场”)一座,属于朝廷重要粮仓之一,据史料记载:明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八月间,南京金川门粮库失火,一次“焚烧粮食三十九万八干包之多”。储存规模由此可见。

1907年两江总督端方修建宁省铁路时,金川门洞下一米多深的地方曾掘出一块石碑,刻:此路变成铁,大清江山灭。当时修路工头不敢声张,为免招来杀头之祸,便命人砸碎石碑,扔进了金川河。说来也巧,果然,次年,光绪和慈禧相继死去,宣统登基时哭着喊着“不在这儿待着了,要回家。”他的父亲摄政王载沣给他捧哏说:“完了,完了。”不出几年,清朝真的灭亡了。这一闻,至今还为南京百姓津津乐道。

阅读夺鼎1617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