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强梁

〖明末强梁〗

第六百四十一章 唯一的法子

上一章 简介 下一页
最新网址:wap.washuwx.com

王承恩听了,倒也不忙着回答。仰头细想了一阵,才缓缓说道:“陛下,老奴不懂国事,对南京更不熟悉。陛下问老奴的意见,老奴哪里回答得上来。”

崇祯皇帝失笑道:“是朕糊涂了,你一直跟随着朕,连南京都没有去过,如何了解南京的情况。”

王承恩轻笑道:“陛下,老奴虽然不懂。但老奴却在想,有一个人一定十分了解南京的情况,皇上不妨问问他的意见。”

“哦,是谁?”崇祯皇帝听了,很感兴趣地问道。

王承恩道:“魏国公一脉世代镇守南京,当代魏国公徐弘基也是老成持重之人,对朝庭忠心耿耿,皇上若拿不定主意,何不去旨问问魏国公的意思?”

张嫣说完,神情便渐渐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王承恩的话顿时就点亮了崇祯皇帝的思路。高兴地抚掌笑道:“不错,朕怎么把这位给忘了。”

崇祯皇帝便给南京的魏国公写了一道密信,晚上与周皇后一道用膳之时,由于牵挂着魏国公的回信。便有些失神,周皇后关心崇祯皇帝的胃口,便随口问了几句。崇祯皇帝便顺嘴说了出来。

次日,周皇后邀懿安皇后张嫣一同游御花园。在间歇息时,周皇后想着张嫣是前朝皇后。多少对朝中的国公大臣们比较熟悉,便随意问道:“对了,皇嫂,你对当朝国公这些人熟悉吗?”

张嫣正坐在凉亭里,轻轻扇风,闻言愣了愣,笑道:“妹妹这话问得,咱们大明朝的国公爷多了,你想问哪一位?”

“比方说,魏国公?”

周延儒和徐光启听了,都皱起了眉头,温体仁这些话的意思,虽然是在向皇帝解释南京守备军的状况,却无疑地诱导崇祯皇帝做出调兵的决定。

崇祯皇帝颇为意动,不过他登基之后一直关注着北边的国事,对南方注意力便少了点。想了想,崇祯挥手道:“从南京调兵,兹事体大,容朕再考虑考虑。”

三位内阁大臣见状,便齐齐拱手告退。

崇祯皇帝一时拿不定主意,便在养心殿内踱起了步子。走了两圈,崇祯还是举棋不定。便问一旁的司礼监秉笔王承恩。

“承恩,你说朕要是调南京的守备军去西北。行不行得通?”

张嫣听了,沉思一会,缓缓说道:“魏国公一脉是中山王徐达之后,洪武三年受封,至今已传到第十代了,当代魏国公徐弘基为人老成持重,深得万历爷和先帝的信任,魏国公一脉世代替朝庭镇守南京,倒也忠心耿耿。呃,怎么,妹妹忽然问起这些做什么?莫不是魏国公做了什么让皇上不高兴的事情?”

周皇后听得缓缓点头,见张嫣紧盯着自己,很紧张的样子,轻笑道:“皇嫂多想了。是陛下想征调南京守备军入西北平乱,一时拿不定主意,便想听听魏国公的意见。”

“哦,原来这样。”张嫣喃喃说道。

周皇后轻笑道:“姐姐,这些朝堂上的事情,你我听听就罢了,可不能传到外面去。”

张嫣道:“妹妹尽管放心好了。”

第六百四十一章 唯一的法子 (第1/3页)

大明朝有南北两京,与北京城一样,南京也有六部,有驻守军队,而且还不少,常备军队在十万人以上。南京兵部的主要职责:是镇守南京,防备倭患,两广,两江等地,职责中并不包括西北。

温体仁提出调南京的守备军进陕西平乱,崇祯皇帝尚在沉吟,周延儒和徐光启便觉得不妥。周延儒拱手道:“皇上,老臣以为南京有镇守南方之重任,等闲不得调动。”

徐光启附合道:“皇上,老臣附议周首辅所言。”

温体仁见状,呵呵轻笑道:“周阁老,徐阁老,我也只是建议罢了,能否调动南京的守备军,还得听皇上的意思。”顿了顿,温体仁又解释似的说道:“不过,我记得这几年南方一向太平,没有什么战事,南京城里的守备军平日里也仅仅是镇慑地方匪患而已,若是短暂调离,应当没有什么大碍的吧?”

阅读明末强梁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