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的良心

〖帝国的良心〗

第十九章 牺牲

上一章 简介 下一页
最新网址:wap.washuwx.com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一切建筑都需要砖,或者说砖窑。

泥坯房虽能将就,但革命者不喜欢凑合,他们发誓要在这片荒野留下自己的印记。

土木专家陈真秀懂得理论,失地农民马丁则是烧窑老师傅的嫡传学徒,两人商量了大半天,决定盖一座拱顶砖窑。

如何制砖,明朝宋应星早在《天工开物》中有详细记载,陆天锡读书驳杂,炫耀似得背诵了一段。

“凡埏泥造砖,亦掘地验辨土色,或蓝或白,或红或黄,皆以粘而不散、粉而不沙者为上。汲水滋土,人逐数牛错趾,踏成稠泥,然后填满木框之中,铁线弓戛平其面,而成坯形……”

陈真秀想画图纸、做计算,被马丁嗤之以鼻。

“你们要信我,就听我指挥!”

几位理科专业大学生一片哗然,直呼“开什么玩笑!”

对此,吴锐一锤定音,“别人有实践经验,有直观认识,咱们有吗?没有,就当个好学生!”

马丁不计算,没图纸,全凭一双肉眼观测,使唤大家伙儿建了一座圆拱

虽说今人胜古,但在荒原上只能向古人求智慧。先选址、挖坑,然后加水,人跳进坑里用脚踩,把黏土搅成熟泥。有了泥料再制坯、脱模。

制坯需两人一组合作,选择在阴凉通风处,方便做好晾干。

其中一人固定木模、脱模,另一人把十几斤重的泥团用力摔进模具。砖的质量取决于摔泥的力度。越用力越致密,用力小了,坯内就有空洞,烧出来是废砖。

一个人摔一百块坯,就已力竭,必须对调工作。熟练后,每个小组一天可以制作两千块。

泥坯阴干要一个月,期间还得数次翻动,保证均匀。这时最怕的就是下雨,但林茜说此地雨水多在六到八月,不必担心。

原先粮食分散在厨房、高脚仓库、地窨子各处,现在需要建设一个真正的粮仓,应付麦收。

拖拉机冬天都是用厚布苫盖,为了防备雨水,车库是必须的。

食堂兼会议厅要建起来,大帐篷虽然能凑活,但保温效果太差。

马厩、厨房也要扩建。

作为宿舍的地窨子,虽然能保证室内温度不低于零下,终究还是冷。大家都想盖起有厚墙、火炕的真正房屋。

瓦坯比砖坯麻烦得多,曲面瓦需要特别的模具和熟练的技术,为了简化操作,只能做平瓦。

但平瓦也没简单太多,泥坯切割后,需要压制,做出凹凸的搭接沿和重心平衡块。

好在有心灵手巧的木匠毛志刚,他做了一些玩具般的模子,大大加快了制作进度。

每天最少安排三个制坯组,人人都能轮到。从四月十号开始,制坯就没停下。截至四月最后一天,共制砖坯超十万块、此外还有数千块平瓦和少量脊瓦。

做砖坯前,大伙先用耐火土做了一批土坯,用来建砖窑。土坯完成后,陈真秀、马丁为首的烧窑组火速成立。

第十九章 牺牲 (第1/3页)

春意渐浓。

读书会、理论研讨会越来越少,工作会议越来越多。

伺候两百亩地不需要二十多人起上阵,营地建造的大潮开始了。

因为雪屋融化,菜窖和浴室都已经用泥坯重建。此外还有围墙,要把稀疏的木栅栏改造成为真正的“土围子”。

阅读帝国的良心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