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的良心

〖帝国的良心〗

第四十一章 告别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当年的“大逆案”横扫“乡贤”阶层,如今“新乡贤”又崭露头角。各种有活力的社会团体、封建会道门、新型宗教混杂其间,只要老实纳税、不公开对抗国法,也没人找麻烦。

如此一来,思路就很清楚了。

把工作重点对准农村,大力发展公社和公社联盟(类以色列的基布兹,非人民公社,前文已述),农村包围城市,然后和平演变也好,暴力革命也好,都有了基础。

至于城市工作,当然不能放弃,但最好以宣传、渗透为主。

多看报纸就会发现,工会往往沦为劳资冲突中和稀泥的角色,而一旦组织起大规模的罢工游行,又会遭致舆论口诛笔伐,有说“不识大体”的,有说“影响交通”的,有说“妨碍经济”的……

总之,有什么不能好好说,非要闹将起来?普通工人看多了这种宣传,只怕要自认理亏了。

主流舆论被资本家把持,无产阶级缺乏发声渠道。

地下刊物,非法出版不可能成为常规工作形式。所以,只能借着“现实主义”的壳子,坚定发展“无产阶级文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硬抗是不行的,只能迂回。

于是,晋桐谈到了城乡差距。

随着人口增长,失地农民涌入城市,一部分被纳入工业体系,一部分向新拓疆土移民,为大型农业公司吸收,中原旧地看起来还算稳定。

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大齐的粮食几十年来保持低价,农业税费已成为自耕农和中小地主的沉重负担,乡村经济并不乐观。有些危言耸听的报纸甚至用“衰败的乡村”来描绘帝国广阔的田野。

而帝国对于农村的治理又很粗疏,亭长的工作无非治安与收税,除此之外,听凭自治。

第四十一章 告别 (第2/3页)

要。一是基层组织建设,二是文化宣传。所以今天,我别的不说,就说这两件事吧。”

他说,随着帝国工业发展,城市工人阶级力量增长极快。但一个又一个工会组织的建成,并没有将工人带领到争取政治权利的道路上,仅仅满足于帮助工人讨要工资,争取一点微不足道的福利。

为什么呢?第一,工人阶级力量强大的地方,资产阶级的力量更强大,并作为统治者牢牢掌握着暴力机构;第二,大部分工会组织被进步党控制,而进步党是财阀走狗,坚决走改良路线。

怎么办呢?

阅读帝国的良心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