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县令

〖明代县令〗

第二百二十六章 争辩

上一章 简介 下一页
最新网址:wap.washuwx.com

徐秋涧低沉着脑袋,看似虽很从容,但要说他此时心里不紧张那是假的,毕竟这是他第一次进宫朝圣,甚至刚才进来时,连明宣宗长啥样都未看清。

“抬起头来!”

高堂之上响起一阵低沉而又带浑厚的声音,徐秋涧知道,这就是明宣宗的声音。不禁缓缓抬起了头,正对上明宣宗那双犀利的眼神,徐秋涧眼角微微一跳,但表现并未失态。目光反而若有若无的在明宣宗身上一阵探索。明宣宗身作五爪金龙跑,头戴金龙冠,三十来岁的面容确有几分英挺,身体微微有些发胖,看来是继承了一部分他老爹的基因,据说他老爹明仁宗是个大胖子,胖的几乎坐立都要人扶着,另外还犯有脚疾;这也是明成祖为何一直不喜欢他老爹明仁宗的原因之一。

“你就是徐秋涧?”明宣宗是对徐秋涧的从容变现有些诧异,不禁加沉了声音问道。

“正是微臣!”徐秋涧虽有几分紧张,但人表现的从容不迫。

“不知你今日有和胆识敢来此金殿之上啊?”明宣宗一针见血的道,目光则饶有趣味的在徐秋涧身上瞟了瞟。

“不知皇上又为何会应允微臣这么一个七品芝麻官上这金銮大殿上呢?”徐秋涧却不答反问道.

明宣宗显然是气不过他上进殿面圣的要求,故此才这么问的。今天徐秋涧可不想屈服于明宣宗的龙威之下,这治世之能君想必也不是那小肚鸡肠的人,今天万不能丢了面子,干脆来个置死地而后生,今天他就大胆一回,看这明宣宗会作何表现?

“你...”明宣宗一怔,突然又大有深意的笑了起来,道:“好!果然有气魄,不过希望一会你最好能拿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所以当前明宣宗自然仍在这奉天门听政,跟着小太监来到了奉天门外,想必里面便是金銮殿了,当然还没听到明宣宗明确的召见前,他还不能贸然进去。

“徐大人!您就暂且侯在这里,一会皇上便会宣旨让你进去了,小的还有事,便先行告退了。”小太监对徐秋涧客气的告了别,便离开了。

徐秋涧在门外静待着里面的宣旨,很快半柱香时间过去了,仍没听到宣旨,想必明宣宗还在和大臣们议论其他事。又等了半柱香的时间,一声偏远的朗声从里面传了出来;

“宣渠江县知县徐秋涧觐见!!!!”

紧接着一个接一个相同的声音从里面由远极近传了出来,知道奉天门外的一个侍卫朝他喊出了同样的话时,他才踏步迈进了奉天门,奉天门实质性只是一个建筑形式的大门,离真正的金銮殿还有一断距离,不过站在门内,已近能看见金銮殿了,甚至还能看清里面大臣们熙熙攘攘的身影。徐秋涧从容迈步,来到了大殿之内,在文武百官关注的神色中走到了大殿正中央,才不慌不忙的跪在了地上,朗声道:“微臣徐秋涧奉旨进宫朝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第二百二十六章 争辩 (第1/3页)

第二天清晨,徐秋涧刚起床,还未来得及吃早饭,宫里就派人来传话,让他进宫面圣了。这传话的是个小太监,对徐秋涧十分客气。

看来这宣德帝对他的能力还尚且存在怀疑,竟只派了宣旨传话小太监,显然并未将他看在眼里,徐秋涧不禁一阵苦笑。徐秋涧赶紧换了身官袍,跟随小太监,一路来到了皇宫,巍峨紫禁城远看倒是宏伟壮阔,但身临其境之后倒似乎一切都变得那么平常了,正应证了唐代诗人杜甫的一句诗--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小太监将徐秋涧带到了一座建筑前,建筑正门之上写着‘奉天门’三个大字,徐秋涧知道这就是明宣宗早朝听政的地方了。

具史料记载,明成祖在位时,曾建有三殿,即奉天殿,华盖殿和谨身殿,这奉天殿原本是用来皇帝早朝听政用的,但维持时间不长,在建成投入使用仅四个月后,便被雷击致火,烧毁了。明成祖便看做是上天对他发动靖难之役后大兴土木修建行宫的惩罚,便没再重建,将早朝听政的地点改在了奉天门,后明仁宗和明宣宗都有重新迁都南京的意愿,都未重建,直到正统(即明英宗)年间才重修的三殿。

阅读明代县令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