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马腾天下

〖三国之马腾天下〗

第13章 马革裹尸话伏波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马援也身患重病,一时,部队陷入困境。马援命令靠河岸山边凿成窟室,以避炎热的暑气。虽困难重重,但马援意气自如,壮心不减。

每当敌人登上高山、鼓噪示威,马援都拖着重病之躯出来观察瞭望敌情。手下将士深为其精神所感动,不少人热泪横流。不久,这位身经百战的老将军便在疫病的折磨中逝世!

“俗话说,文能安邦,武能定国,这才能被称之为全臣。”马平颇为感叹地说,“我们祖上就是一个这样的人。一般人都以为祖上是一员武将,文事稍逊,其实不是这样的。”

马援不唯战绩卓著,治理地方也很有成效。在陇西太守任上时,金城破羌以西,离汉廷道途遥远,又经常发生变乱,不好治理。朝廷大臣商议,要把该地区舍弃。

马援持不同意见,他提出了三条理由:第一,破羌以西的城堡都还完整牢固,适于固守;第二,那地方土地肥沃,灌溉便利;第三,假如舍弃不管,任羌人占据湟中,那么,以后将有无穷的祸患。

光武帝觉得他言之有理,依从了他的意见,下诏命令武威太守把从金城迁来的客民全都放回。放回的客民一共有三千多,他们各自都返回了原籍。

马援又奏明朝廷,为他们安排官吏,修治城郭.建造工事,开导水利。鼓励人们发展农牧业生产,郡中百姓从此安居乐业。

马援还派羌族豪强杨封说服塞外羌人,让他们与塞内羌族结好,共同开发边疆。另外,对武都地方背叛公孙述前来归附的氐人,马援以礼相待,奏明朝廷,恢复他们的侯王君长之位,赐给他们印缓。

马援在陇西太守任上一共六年。由于他恩威并施,使得陇西兵戈渐稀,人们也逐渐过上了和平安定的生活。马援治郡,务开恩信,宽以待下。他要求官吏务尽职守,自己从不过多于预,只是总其大体而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建武二十五年春天,马援率部到达临乡,蛮兵来攻,马援迎击,大败蛮兵,斩俘两千余人,蛮兵逃入竹林中。

此前,当部队到下隽时,有两条路可走,一是经壶头山,一是经充县。经壶头山,路近,但山高水险,经充县,路远,粮运不便,但道途平坦。

究竟该从哪儿进发,光武帝开始也拿不定主意。部将耿舒想从充县出发,而马援则认为,进军充县,耗日费粮,不如直进壶头,扼其咽喉,充县的蛮兵定会不攻自破。

两个人意见不一致,便上表说明情况,请皇帝裁决,皇帝同意马援的意见。

三月,马援率军进驻壶头。蛮兵据高凭险,紧守关隘。水势湍急,汉军船只难以前进。加上天气酷热难当,好多士兵得了暑疫等传染病而死。

第13章 马革裹尸话伏波 (第2/3页)

动,武威将军刘尚前去征剿,冒进深入,结果全军覆没。马援时年六十二岁,请命南征。

光武帝考虑他年事已高,而出征在外,亲冒矢石,军务烦剧,实非易事,没有答应他的请求。马援当面向皇帝请战,说:“臣尚能被甲上马”。

光武帝让他试试,马援披甲持兵,飞身上马,手扶马鞍,四方顾盼,一时须发飘飘,神采飞扬,真可谓烈士暮年,老当益壮。

光武帝见马援豪气不除,雄心未已,很受感动,笑道:“矍铄哉是翁也”!于是派马援率领中郎将马武、耿舒、刘匡、孙永等人率四万人远征武陵。

阅读三国之马腾天下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