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1871

〖生于1871〗

第三十七章 宪政的苗头

上一章 简介 下一页
最新网址:wap.washuwx.com

不过当时载湉正因为理德案一事声望如日中天,他的这份折子被朝的官员批的体无完肤,无数人上参他违制、欺君、大逆不道等罪名,直杀之而后快。甚至听说有人真的去刺杀康有为,不过没有成功罢了。

倒是皇帝本人对这份折子的度极为。虽然对康有为的折子留中不发,但对哪些参劾他的折子也没有置。所以直到今天,康有为的脑袋还妥妥的扛在脖子上,就连乌纱也没丢。堪称大清官场一大奇闻。

也许正是因为皇帝对康有为的‘宽宏大量’,使得在此之后,持这一观点的人便越来越多。尤其是在载湉任用了大量的年轻官员以补充吏治整顿造成的职位空缺之后,因为对清朝地方官员的**和不作为深恶痛绝,这些年轻的官员也开始倾向于康有为的理论了。

时至今日,这些以年轻学子、官员为核心的‘改派’已经形成了中政坛上的一股不小的势力,其中尤其以广东省为甚。

这就不得不提另一个著名的人物,孙文。

中日zhan争期间,因为朋友的建议,同时也是想为家出一份力,孙文放弃了在广州的医馆,前往tian jin,加入了zhan地医疗队。不过对日本的zhan争很快就结束了,zhan地医疗队也随之解散。之后,友人陈少白加入了‘中华红十字总会’,致力于发展医学。而孙文则在北京、tian jin、上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但清政府——或者说载湉——的各项政策并非完美无缺,对中的民生拉动也不是面面俱到。再加上之前半个世纪的殖民渗透使得中的经济几乎完全被洋人所掌控。导致即使是现在,中仍然存在经济发展严重不均衡、过多依靠外资本技术的局面。

再加上载湉大力推行西shi 育,输送留学生,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到了西方的发达和文明,所以,终究还是有那么一些人看到了西方民主政治的优势,兴起了改革政治体质的念头。

这些想要推行宪政的人中,第一个便是康有为。

康有为在光绪十四年中举后,曾被载湉放到王文韶麾下兴办育,现在在江西任学政。此人在光绪二十四年的吏治大整顿时曾上,提出了含限制君权意义的法律概念,即宪法,主张君主立宪。

他认为家的政体可以分为**、立宪和共和三种。在**政体下,“一君”与“大臣数人共治其”,而立宪政体则是“人君与千百万民和为一体”。又说,“君臣一伦,亦全从人立之法而出,有人立之法,然后有君臣。今此立法权归于众,所谓以平等之意用人立之法者也,最有益于人道矣。”明确提出了份平等观。

第三十七章 宪政的苗头 (第1/3页)

载湉看了看众人,挥了挥手道:“都起来。

几人这才松了口气,谢了恩后站起来,却再不敢坐下。

说起宪政之说,最起源还得说是载湉一手推动的。要不是他大胆启用哪些受过西方育的年轻官员,并且一力推行新闻自由,这宪政的风可能还没那么快的起来。毕竟现在的大清正是中兴之象,光绪皇帝安民政、兴工商、整吏治、办育,各行各业都发展的有声有,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起码是在一些主要省份是这样。对外敌、胜倭寇、改条约、兴贸易、开疆拓土。尤其是在光绪二十四年对德案的理,和随后对各省吏治的整顿,更是让大清的子民感受到了皇上的励图治,也感受到了家大的好。

可以说现在的中,宪政的土壤并不肥沃。

阅读生于1871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