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1871

〖生于1871〗

第六十九章 一战而下

上一章 简介 下一页
最新网址:wap.washuwx.com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因为“骠骑”三型火力突击车装备的是57毫米火,而且他的装甲厚达22毫米。这使“骠骑”三型的zhan斗全重达到了17吨。除了一门主之外,“骠骑”三型也装备了一挺重机枪。

为了让这个大家伙跑起来,据说机械动力研究可没少下工夫,连皇上都惊动了,甚至抽了海军的动力研究工程人员来共同关。最终他们利用海军潜艇的一款发动机设计方案,研制出了这种直列4缸、水冷柴油机发动机。这一动力装置最大功率能达到60马力,装备两台这种发动机可以让使用履带的“骠骑”三型的最大时速达到15里,最大行程也有100里,这才勉达到了刘少卿的要求。

不过,这些火力突击车现在的产量还不足,因此,只有几个前线部队装备了一些。杨勇这个集团军,仅有一个团,还是直属于军部的。

现在,一辆辆火力突击车正在以连为单位展开,扑向敌军阵地。

最前面的自然是皮糙肉厚、装备有37毫米火的二型。之后则是装备有24倍径短管57毫米的三型,剩下的一型则四散在外围。在这些车辆的掩下,五个营的步兵穿其间。

一辆钢铁怪物被zhan防击中,乌丁诺夫急切的盼望着销烟快些散去,还让他知道自己最后的赌注是不是有效。

随着清晨的微风过,销烟后面的景象渐渐清晰。

“嘘~”

乌丁诺夫长出了一口气。

还好,zhan防能够对付这种东西。

“这是什么东西?”

俄军阵地上,括乌丁诺夫在的所有官兵都被眼前出现的奇怪装备震撼了。不过还好,至少士兵们还知道,这些东西从敌人的阵地方向出来,那么就一定是敌人。

“射击!”

敌人的击仍在继续,基地剩余的火还在尽量的还击,暂时无法兼顾前沿阵地,所以乌丁诺夫的命令,是下给马克沁重机枪的。

然而让所有人心中一冷的况出现了。

训练一个合格的骑兵不是一两天,甚至不是一两年的事儿。但是训练一个会驾驶汽车的士兵,有三、五个月就差不多了。

经过三年多的试验,推翻了一个个的设计方案,近卫军最终确定了三种火力突击车。并于06年开始批量生产。

“骠骑”一型轻装甲火力突击车,zhan斗全重3.7吨,最大时速55里,可以说是快逾奔马。乘员4人,车上装备有一挺7.92毫米04shi 重机枪。装备有9毫米的前装甲和7毫米的侧装甲。

“骠骑”二型轻装甲火力突击车,zhan斗全重9吨,最大时速35里,成员五人,装备一门37毫米短管火;一挺7.92毫米重机枪。装甲同样为9毫米的前装甲和7毫米的侧装甲。

“骠骑”三型装甲火力突击车,这是一款比较特殊的zhan斗突击装备,它的出现有很大的然因素,和前面两型的zhan斗作用也截然不同,在杨勇看来,这一款火力突击车完全是为了突破敌人的阵地而设计的,根本不是为了应对骑兵。

当子弹击中这些钢铁怪的时候,没有任何效果!

“用zhan防!”

乌丁诺夫一咬牙,决定动用自己手中最后的重火力。如果这样对这些钢铁怪还没有效果的话,他相信,自己的士兵必将不zhan而溃。

因为任何人也无法面对根本zhan胜不了的未知!

‘轰!’

第六十九章 一战而下 (第1/3页)

看了看远残破的阵地,杨勇感到索然无味。

这可真有点儿大材小用。杨勇不知道这是不是近卫军装甲机动部队的首zhan,反正在他这条线lu上,这是第一次使用这种贵的‘装甲骑兵’。

装甲骑兵的概念同样是刘少卿提出的。当时在第一次俄、华zhan争中的呼伦贝尔zhan役上,近卫军因为在骑兵序列上比较薄弱,以至于贻误了许多的zhan机,甚至在局部zhan场或者一段时间,被俄的哥萨克骑兵压着,只能防,无法反击。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刘少卿就提出了这么一个概念,用机械工业,来弥补骑兵的不足。

阅读生于1871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