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子的古代科举生活

〖农家子的古代科举生活〗

157.名气

上一章 简介 下一页
最新网址:wap.washuwx.com

当然,顾青云终于做是有一定风险的,万一有上官冒领功劳或者是不屑于你写的东西,那就得想另外的办法,还会得罪上官。只是以顾青云如今的名气,基本上是不可能出现这种事的。

为何?因为名气。

是的,名气,不管是因为他写出的算学书还是因为一系列的话本,顾青云都在朝中和民间拥有一定的名气,虽说称不上人尽皆知,但起码不是无名小卒。他写出来的奏章,即使不是字字珠玑、惊天动地的策论文章,他的上官看到后也会分出一点耐心来看,不会随手搁置在一边,丢尽垃圾桶,不见天日。

也就是说,顾青云写出来的东西,已经有让人重视的资格。

而这才是他一直追求的,无论是努力写出算学书,还是为了挣钱写出的话本,归根结底,顾青云最想要的还是名气,也就是影响力。

对他而言,有名气才有安全感,有名气才有被人重视的资格。他私心觉得,只要他以后不作死,就凭他现在努力出来的成果,以后万一卷进什么官场风波,别人最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官员本来就有给皇帝上书陈事的权力,只是有时候不一定能到达皇帝面前。因为在给皇帝看时,内阁大学士就已经票拟过,而皇帝一天要看的奏章非常多,有些时候不一定能看到你写的。

顾青云自认为自己写的奏章还是具有一定可行性的,于是在写完后就先给阮郎中看了,再由阮郎中呈现给户部左侍郎,最终达到户部尚书手里。

如果封尚书觉得好的话,由他递给皇帝,更能引起皇帝的重视。再加上顾青云本人是户部的官员,这种公事总要自己部门内部同意才好上呈,毕竟里面写的策论如果能实行的话,还要户部的人配合。

至于其中的功劳被分薄的事,这是题中应有之意,是应该的。

相反,如果是告状之类的奏折,顾青云就不会通过公开的途径上呈了,直接递到通政司那里才是最好的办法。

157.名气 (第1/3页)

夏朝初建时,面对云南土司隐隐自立的威胁,参照前朝后期有识之士提出的“改土归流”方法,朝廷做了大量工作,最终成功地把土司制改为流官制。

现在云南的官员大部分都是朝廷派去的,少数任职的当地人也几乎是对朝廷没有敌意的土司,所以如今的云南没有几十年前危险,反而容易出成绩。

只是即使因为战乱、逃荒,有中原地区的汉族百姓迁移到云南去居住,还带去了汉族先进的生产技术,如今的云南仍然比不上很多省,每年交的赋税不是在倒数第一就是倒数第二。

顾青云看过资料,还做过相关的统计,自然知道这个情况。在其位谋其政,在皇家藏书楼借阅了许多资料,再结合他后世得到的知识,他就专门就云南发展的问题写了个奏章,因为是公事,就写了题本,还盖上了自家的印章。

阅读农家子的古代科举生活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