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6铁血新华

〖1906铁血新华〗

第21章 速成火器构思过程

上一页 简介 下一章

还有一种兵器选择张泽华也思考过:既然这个时代很多军队都不披甲了,甚至连铠甲的工匠手艺在整个清朝也慢慢退化。不用破甲就大大减少了弓手训练的标准,二三斗的弓箭是不是也可以做为兵器补充?至少在甲午战争前,弓箭可并没有被满清军队所淘汰。

不过再认真的权衡之后,这个选项做为普遍装备还是被抛弃了。不是说杀伤力不行---别看经历洋务运动,这个时代的冲突某种意义上是连高水准冷兵器战争都不如的比烂。而是弓箭必须站着开火这一项个要求,就让它缺乏在速成武力中缺乏相比长龙炮或松木炮的比较优势。

最多个别娴熟而又经验的轻弓手可以做为辅助炮兵进行简单测距的手段,省掉火力试射罢了。

第21章 速成火器构思过程 (第3/3页)

到这里,一种似乎隐隐有些印象的兵器跃然脑海中:秋收起义的一种长龙炮?关于这长龙炮一件样品的基本规格张泽华也忽然见想了起来:对了:两米长、十一公斤、2.4厘米也就是七分左右的口径。。。就这样,长龙炮为应急性火器的方案就被确定下来。

关于火炮兵器,张泽华当然也有一些思考:一百多公斤的松木炮还是有些不太方便了。按照张泽华的理解:要伴随步兵有效的战术机动,那就不能超过一石的重量,也就是百斤或者六十公斤,这个范围内才可以三四个人抬着走。而三百米的射程?那是苏区时代一些作战的需求,在这个时代、真能有二百米以上的靠谱火力?装备洋枪洋炮的那些清军精锐或许有,但即便真遇到那样的对手也可以利用夜战近战或其他手段尽量的迫近对手交战,而且,二百米弓箭抛射射程外的测距也会遇到不少麻烦。

这样:“松木臼炮”的大致性能范围也被确定下来:重百斤,炮口动能二千五百到三千焦耳,发射二十七枚三两铅弹。这些三两铅弹当然也可以做为“长龙炮”的单发弹药来使用,实现弹药最大范围的通用化。

当然,这些都是现代物理、单位、数学方面的语言。要让工匠们比较清楚的理解这些还必须把它翻译成容易明白的此时代单位规格与话语才行。

阅读1906铁血新华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