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明月

〖战国明月〗

第158章 千里馈粮

上一章 简介 下一页
最新网址:wap.washuwx.com

这次赵国伐燕,名义上征召了十万人,但其中至少六万只是运粮的民夫,其余四万才是真正上阵打仗的,这也是战国时代动辄发动数十万大军的缘故。在明月想来,长平之战里据说有四十五万赵军,真正参与作战的,恐怕不超过十五万。而秦军以六十万灭楚,参与作战的也不超过二十万,其余都是飞刍挽粟的民夫。

这或许就是战国时代,兵员数量虚高的原因之一吧。

“若用牲畜运粮,一辆大辎车可运二十五石,与人工相比,虽然能驮的多,花费也少,但牲畜食量可比人大多了,又是重役,如果不能及时放牧喂食,牲口就会瘦弱而死,一头牲口死了,只能连它拉的粮食也一同抛弃。所以与人力相比,各有得失……”

军情如火,每天都要日行五十里,可没工夫让牛马悠闲地吃草,只能喂料。按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我请教过精通兵法的马服君之子赵括,他说这里边暗含的意思是,若从国内往千里外的战场运送军粮,二十钟粮食,或二十石牲畜吃的秸秆,运到前线,仅能到达二十分之一……”

这是个骇人听闻的数字,不过事实的确如此,按照后人靠《居延汉简》里的数据计算,汉代运粮,从长安雇一辆车去边关,需要花费为1.35万钱,若从关东起运以及转输至西域、居延,则花费更高。这些钱,主要是用于运输过程中的人吃马嚼。倘若把运粮人马的吃食也放在车上,则消费二十石而致一石大体是不夸大的,据说李广利伐大宛之役,动用了十三万头牲畜运粮,致粮率达到了夸张的九十分之一!有驰道和双辕车十分普及的汉代尚且如此,何况春秋战国?

蔺相如身为内史,管的就是赋税钱粮,每天都和这些东西打交道,对此自然不奇怪,颔首道:“孙子所言虽是两百年前的事,但远粮不解近饥,这其中情形,大抵是不差的。”

“然也,这便是兴师十万,却得三十万人运粮的缘故。”

明月还记得,宋朝人沈括曾经详细计算过,一个民夫可以背六斗米,算下来,大概三个民夫可以供养千里之外的一个士兵三十天,这已经是极限了。所以出动十万大军作战,就得有三十万民夫运粮。

第158章 千里馈粮 (第1/3页)

PS:推荐一本战国的小说《大楚怀王》,看名字就知道讲什么的,不多介绍了,感觉还不错,感兴趣的可以看看。

……

“孙子曰,千里馈粮,日费千金。故智将务食于敌,食敌一钟,当吾二十钟;忌秆一石,当吾二十石。”

在蔺相如面前,明月为他算了一笔账。

阅读战国明月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