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风流军师

〖大唐风流军师〗

第129章 回长安

上一章 简介 下一页
最新网址:wap.washuwx.com

就这样,两人十几天之后,坐车赶往风陵渡,在那里过黄河直接回长安。

当两个人到达风陵渡的时候才发现,短短半年时间没来,风陵渡这个不大的小渡口,因为云风铁路终点在这里,三年多时间,已经发展到一个县城一样。可他不是县城,也就没有城墙,完全是散开式的。黄河岸边上的码头越修越多,原来的小船很少,都是几千斛的大船。

往来运送的都是盐类和粮食,还有些土特产,整个码头一片繁忙。其实整个河东道都是一样,沿铁路两边的乡村全都在急速扩大,特别是几个枢纽站,更是发展很快。

只是地广人稀,生产力落后,偏远地区还是很穷。这一点李彦也没有好办法,只能是一点点来。四年多时间,他才干成这一件事。还是一个省不到的地方,也只是一条一千多公里的简易铁路,全国呢?

大唐疆域最大时候是一千二百四五十万平方公里,李彦又有几个四年?特别是边远地区,后世不惜代价修建成昆、成渝铁路,不惜代价修建京九铁路和青藏铁路,为的什么?不就是为了加强和内地联系,便于中央对这些地方的控制和管理吗?

李彦设想要是修一条到西藏的铁路,修一条到新疆和蒙古的铁路,吐蕃和突厥还能这样吗?东亚那个地方还会脱离大唐吗?可他却没有那么多时间,李彦能活几个四年?

所以他不再想怎么挣钱,也不想自己开多少买卖和工厂,而是全部出让技术。李彦要完成基础建设,中华民族绝对不少智慧,有了这些技术,会干得更好。就像现在的云风铁路,李彦根本什么都不用管,几个股东管理的很好。朔州煤矿也开采的不错,只是没有机械设备,产量低下而已。

李彦打算,既然回长安,那就抽时间把炸药搞好,有了炸药,哪怕是黑火药,炸石头开山还是没问题的,矿产数量就能提升几十倍。

大唐最缺的是铁矿,李彦在努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李彦就是这样,天天接触文言文,天天看繁体字,它本身又不是没文化,只是不习惯而已。四五年时间,他也能看懂文字和书籍。只是李彦天生懒惰,又不想学习那些经义文章,所以在有些文人看来,李彦还是一个没文化的粗人。又不是很讲究身份的他,也不刻意的注意自己言行,说话的习惯还是没改。但是回想起来,李彦都会摇头苦笑,自己已经适应这个时代。

除了他脑袋里带来的那些不属于这个时代的知识以外,基本上李彦也就算是一个唐朝人。他不再反感别人向他下跪,李彦也不会抗拒向别人跪拜。特别是面对皇家的时候,这让他不得不感叹,皇权不是什么人都能抗拒的。入乡随俗,随波逐流,最后只能安慰自己:“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看了一遍圣旨,李彦才知道,难怪李秀宁也不知道让他们回京干什么,因为圣旨上什么也没写。只是让李秀宁和李彦即刻返京,并州事物暂时有其他官佐代理。

李秀宁是刺史,手下有长史和别驾,还有录事参军,当然交代一声就行。至于大都督一职本来就是遥领的官职,算是监察机构。

李彦是公主府长史,在并州根本没有职位,几乎不用交代什么。何况李彦根本就没有实际参与什么买卖,他完全是出卖技术和智慧挣钱。

第129章 回长安 (第1/3页)

李彦愣一下:“回京?干什么?”

李秀宁说道:“我怎么知道,圣旨在那呢,自己看”。

李彦拿过来看了一遍,经过这么多年的学习,加上他的功底,总算是把繁体字弄明白了。其实很简单,天天看到的都是这样字,再笨也学会了。

这也就是后世那些留学生为什么去国外一两年,英语基本都过关的原因。每天听到的看到的都是英语,你不说就没法交流,也就学会了。

阅读大唐风流军师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