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临战国

〖君临战国〗

第355章 洛雨诗社

上一章 简介 下一页
最新网址:wap.washuwx.com

辰凌刚回大梁,只有一日时间,还没松口气,就参加侯府宴会,没注意到这些事情,此时 听洛语嫣亲自道出,感到一定惊讶。

洛语嫣拿出一张纸来,打开折印,递给他看,笑着说道:“这是我今早写的,辰哥看如何? ”

辰凌接过细看,只见纸上四行字,笔体娟秀,犹如风舞,看来洛才女这一年来,没少在毛笔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再经过魏晋南北朝的完善,到隋唐时期,中国古坪才逐渐发展到高峰。

如今公元前三百多年,基本还是诗经和楚辞霸占文坛的地位,辰凌推出了笔墨纸砚文房四 宝后,一些名垂千古的诗文,被他不经意念给才女、侠女等人,特别是洛语嫣,本身就是学术 大师,反复研读之后,开始为这种新颖的诗歌,标注韵律和对仗等,来分析诗文。

最后洛语嫣终于得出一些结论,打算要在当今战国推行这种新诗体,她预计这种新诗的出 现,将会打破传统四言诗经和楚地民歌辞赋的模式,成为日后文学发展的主流。

于是洛语嫣制定一些写五言、七言标准,比如提炼文字,讲究对偶,韵律的把握等等,来 到大梁城,见到各国名士纷纷入槐,是个千我难逢的好机会,一旦推出,更快被这些文人贤士所接受。

因此她拟作了几首七言诗,加上这种诗体的手法讲究,张贴出去,引得大梁城人文雅士的 追捧,很快形成一股风气,一些有学识的策士、名士,甚至游侠、贵族、女子也都在拟作新诗。

第355章 洛雨诗社 (第1/3页)

洛语嫣提出要举办赛诗会,让辰凌大吃一惊,这才女莫不是根据自己随便念的几首古诗, 推敲出律诗的韵律来了?如果真是这样,不得不说,这洛语嫣的才华也太惊人了。

诗歌,几乎就代表着中国的古代文学,贯穿华夏文明,滋润古往今来的人杰,是甲'国文学 中最为宝责的财富。

由神话传说,逐渐发展成周时的诗经,风雅颂,然后出现诸子散文,各种经史,楚地辞赋 ,使得先秦文化繁荣一时,到了汉代出现大赋,为当时文学主流,涌出司異相如等诗赋才子。

历经西、东汉后,古诗才出现五言、七言的诗体,如《古诗十九者》,使得诗歌向五言、 七言过渡,第一首成熟的七言诗的应该是东汉末年,三国曹丕的《燕歌行》‘秋风萧瑟天气冷 ,草木摇落露为霜’等诗句。

阅读君临战国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