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纠

〖无纠〗

第95章 “没人之下”

上一章 简介 下一页
最新网址:wap.washuwx.com

这样一来,果然是给大司徒找了一个借口,和齐侯对/着/干,大司徒心想着,就是因为齐侯不听自己的,所以才演变成今日这个情况,上天责罚,苍天都看不过去了。

大司徒今天来,其实是立威来的,果然效果不错,他一出口,卿大夫们就进了大司徒的坑,想到了齐侯对吴纠的宠爱。

但是没想到,齐侯竟然用有伤在身为借口,说不舒服,转身就走了,当时大司徒还在殿上跪着呢,简直被赏了一个大嘴巴,如何能不生气?

吴纠走到政事堂,管夷吾还没来得及禀报近期的大小适宜,就听到人群一阵骚/乱,回头一看,原来是大司徒来了。

虽然大司徒是上大夫,吴纠这个大司农也是上大夫,但是大司徒乃是三公之首,所以吴纠这个平级,其实也比大司徒矮了一截。

另外一个人说:“你不知道么?大司徒家中有一个儿子,一个女儿,他之前想要儿子沿袭司徒的官/位,结果被君上驳回了,大司徒还想让自己的女儿做齐国的夫人,也被驳回了,因此心里头有气,竟然一气之下,称病不上朝呢,这次来势汹汹,肯定是想要抓着地/震的机会做文章。”

吴纠没想到司农部门的小道消息还挺多,原来齐侯竟然这么抢手,说亲的人还不少。

吴纠用简牍敲了敲案子,说:“好了,有的没的别说了,司徒那边就算不跟咱们协调,眼下赈灾也是第一要务,把你们手上的东西收拾收拾,咱们商议一下,到底能播出多少粮食赈灾。”

众人纷纷将文书收拾好,大家围坐在一起开始开/会。

吴纠手底下的人,都被调/教的十分有效率,大家开/会一合计,从方方面面抠出了不少粮食。

吴纠算了算,就说齐宫之中,便能抠出不少来,比如齐侯的一日三餐再加上夜宵,齐侯一顿饭吃六种粮食,他肚量再大,也决计吃不了这么多,若是能把齐侯一日浪费下来的粮食,节俭一下,变成赈灾粮,那么数量很可观。

当然还有后宫,如今齐侯的后宫就一个卫姬,也不需要太多的用度,同样节俭下来,也能赈灾用。

吴纠精打细算了一番,因为如今国库充盈,所以赈灾粮其实并不难拿出来。

吴纠弄好了这些,看了一眼时辰,已经是中午了,到了午膳时间,就散会让大家去吃饭了,自己站起来,想了想,准备去膳房做个简单的,带去给齐侯,顺便将司农商议出来的赈灾文书给齐侯看看。

吴纠进了膳房,午膳都做好了,也没看到什么半成品可以加工的,倒是看到了一大锅馒头,自从吴纠教了膳夫做馒头,齐侯也喜欢吃馒头,膳夫们便天天做馒头。

吴纠将馒头拿过来,切成片,调了鸡蛋液,加了些佐料进去,又给齐侯弄了个炸馒头片儿吃,别看简单,但是齐侯特别喜欢,吃了一次之后,经常就管吴纠念叨这个。

不一会儿吴纠就炸好了馒头片,放在盘子里,还摆了个花儿,随即就端着盘子走了,往小寝宫去。

吴纠这边有大司徒来找茬,别以为齐侯那里就没有人找茬,同样也有人找茬,那便是监国上大夫高傒和国懿仲了。

高傒和国懿仲下了朝之后,就去见了齐侯,齐侯称病不见,不过两个上大夫就在门口一直等着,最后齐侯当真没办法了,这才将高傒和国懿仲叫进来。

齐侯坐在席上,正在看文书,高傒和国懿仲进来之后,立刻行大礼,“咕咚!”就给跪下了,还险些要磕头。

齐侯看了一眼,只是嘴上急火火的说:“高子国子,何故行如此大礼呢?快快请起。”

其实齐侯心里明白这两个人要说什么,也没有想要去扶他们的意思。

果然高傒说:“君上,若是君上不听老臣劝谏,老臣便不起来。”

齐侯端端坐着,心中冷笑一声,心想着爱起来不起来,嘴上却说:“高子何出此言呢?”

高傒说:“君上,自我齐国开国以来,决没发生过如此大的地/震,地/震乃是阴阳不调,失序之兆,民乱之兆,乃是祸/害的不祥之兆啊!”

齐侯忍着怒气,看着手中的文书,说:“依照高子看,怎么才能民不乱,不失秩序?”

高傒连忙说:“自然是阴阳协调,顺应天地正气。”

齐侯笑了一声,说:“哦?这么说,孤没有顺应天地正气了?”

高傒和国懿仲对看了一眼,国懿仲连忙拱手说:“君上,如今后宫凋零,只有长卫姬一人,我齐国泱/泱/大/国,却没有夫人,只有一位妾夫人,实在不像话,惹人笑话。”

齐侯笑了一声,将简牍“啪!”一声扔在桌上,简牍很滑,瞬间“嗖——”一下就滑了出去,正好掉在高傒和国懿仲面前,吓了两个人一跳。

二人低头一看,齐侯方才看的正是灾/情的文书。

齐侯将脸色一沉,冷冷的说:“依照两位监国大夫来看,孤就一定要躺在温柔乡里,躺在女人的膝盖上,靠着女人的胸/脯子,生一箩筐草包儿子,让儿子数着日子盼孤下黄/泉,这样才能治理好国/家,才不辜负齐国这样的泱、泱、大、国么!”

高傒和国懿仲本身就跪着没起来,听到这话,赶忙跪的更低了,齐侯很少发/怒,发/怒也不会冲高傒和国懿仲发/怒,毕竟两位监国乃是齐侯的恩/人,齐侯也是铭记于心的。

但是今日,齐侯这口怒气真的不出不快了。

高傒和国懿仲连忙磕头,说:“不不,不是……”

齐侯立刻制止了两个人的话,说:“孤清楚今日两位上卿的来意,若是为了让孤娶大司徒的女儿,那就算了,若是想要商议赈灾的事情,孤倒是欢迎。”

两个人也不敢再提这个事儿,他们的确是为了大司徒的女儿来的,大司徒乃是辅佐了几代国君的老齐人,他的女儿自然有资格当齐国的国/母。

再加上其实大司徒和高傒国懿仲的利益是相当的,都想要遏制吴纠的势力,倒不是因为吴纠和齐侯的关系如何,而是因为吴纠已经功高震主,而且齐侯还要立他为国相,如此一来,就盖过了一帮子齐国的老臣,这其中就包裹大司徒、高傒和国懿仲的党羽,这些人自然不能妥协,想要反击一把。

不过没想到齐侯这次的态度这么绝然,说话一点儿情面也不讲。

吴纠端着炸馒头片来到小寝宫的时候,就看到高傒和国懿仲铩羽而归,一脸的落败,脸色十分难看,抿着嘴,黑的仿佛烧了好久,而且还是扒了锅的大柴锅……

吴纠给高傒和国懿仲作礼,那两个人目不斜视就走了,连看吴纠一眼都没看。

吴纠倒是不介意,让寺人通报之后,就走了进去,吴纠走进去的时候,寺人正在蹲下来捡地上的文书,是方才齐侯扔在地上的那些。

吴纠看了一眼散乱在地上的文书,简牍片子都给摔开了,可见齐侯当时多生气。

吴纠不动声色的将盘子放下来,齐侯这才干笑了一声,挤着笑容说:“二哥今日带什么来了,真香呢。”

吴纠笑着说:“君上还未用午膳?纠以为君上气饱了呢。”

齐侯发现逃不过吴纠的眼睛,便笑着说:“是啊,刚才险些给气饱了,不过幸好现在,闻到了二哥亲手做的膳食,一下就又馋了。”

吴纠让寺人将膳食送来,齐侯和吴纠便一起坐下来用膳,齐侯看到吴纠带来了炸馒头片,这不值钱的东西,简直把齐侯给美坏了,可见他多爱吃。

一边吃一边说:“孤这一朝文武,也的确该整顿整顿了,一个个自持是孤的恩/人,就算孤做足了脸面,他们还是觉得孤欠他们的,之前去了个审友,溜须拍马的不务正业,还以为肃/清一下朝政,结果现在呢,还有一帮子倚老卖老的卿大夫,没事儿就跑过来给孤找晦气。”

吴纠笑着说:“高傒和国懿仲乃是忠臣,也并非倚老卖老。”

齐侯惊讶吴纠竟然给高傒和国懿仲说好话,吃惊了看了一眼吴纠。

要知道现在朝中有两股劲儿,那可是拧着来的,看似强大平和的齐国,其实内部暗流涌动,那是叫着劲儿,谁也不肯松手的。

一面就是以高傒国懿仲为首,还有大司徒撑腰的老齐人,他们主张任用齐国内部的人员,毕竟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历/史上也有很多这种教训,的确是有些道理的,再加上这些老齐人几代蔓延在整个齐国的朝/廷中,早已形成了一股势力。

另外一面,则是以吴纠为首了。

这是一股新生势力,多半是像吴纠这样,年轻,又没有齐国血脉的人,这种人/大刀阔斧,很有想法,但是他们的想法,触动了老齐人的利益和根基,自然会被视为眼中钉和肉中刺。

其实两股势力也并非谁对谁错,很多人都是忠心耿耿的,但是一面忠心,一面也是需要最大程度上谋求自己的利益,如此一来,那便拧上了。

在齐侯眼中,吴纠其实就是这种新生势力的代/表,例如展雄、展获、臧辰、曹刿、东郭牙,甚至是召忽和管夷吾,召忽和管夷吾虽然是老齐人,血统纯正,但是因为他们是公子纠党派,又主张大刀阔斧,也被老齐人们规划在了新生势力之中。

不过齐侯竟然想错了,身为代/表的吴纠,会替高傒和国懿仲说好话,这让齐侯有些转不过来。

吴纠笑了笑,说:“高子和国子,虽然是天子派来的监国上卿,不过忠心耿耿,数十年为了齐国,也算是肝脑涂地,并非像大司徒这般,已经穷/途/末/路,大司徒用地/震的事情牵制君上,乃是为了向君上耀武扬威,而高子和国子只不过是被大司徒利/用了一番,并没有耀武扬威的意思,还请君上明辨。”

齐侯心中也清楚,听吴纠这么一说,更是清楚,高子、国子和大司徒是不一样的,大司徒仗着自己是老臣,经历了齐僖公、齐襄公和公孙无知,再加上自己这代,便是四代的三公之首,因此自视甚高,不愿让位,并且觉得齐侯还是个年轻的国君,该当听自己的。

别看齐侯今年已经要三十岁了,已经进入而立之年,但是对于国君这个位置来说,齐侯的确是年轻的,比起谭国那七十多岁的老太子来说,年轻太多了。

大司徒觉得齐侯是个刚断奶的娃娃,武断的觉得齐侯的大刀阔斧,什么管夷吾的相地衰征,那都是瞎扯淡,瞎折腾。

再有就是,想想看,先看了土地的肥沃程度,再进行赋税调整,这样一来,豪绅手中握着的自然是肥沃的土地,赋税就高,百/姓手中握着是贫瘠的土地,赋税就低,甚至没有赋税,动/摇的岂不是豪绅和贵/族的根基?齐国的豪绅和贵/族,以大司徒为首。

大司徒能高兴么?能待见齐侯么?

再加上齐侯不给大司徒面子,不让他儿子做司徒,不让他老来得子的女儿做齐国夫人,因此大司徒很不高兴,想要整治齐侯,让齐侯这个奶娃娃知道自己的厉害。

但是高傒和国懿仲是不同的。

高傒和国懿仲同意立大司徒的女儿,是因为齐国的礼法,也是怕齐侯专宠吴纠,管夷吾都说过,只要出现专宠,就一定会祸/乱朝政。

因此高傒和国懿仲,其实是被大司徒当枪使的,反而被齐侯骂了一顿。

齐侯有些欣慰,笑眯眯的说:“还是二哥看的透彻,二哥都能看的如此透彻,高子和国子竟然看不透大司徒的作为。”

吴纠说:“岂能是看不透?君上,朝政上的事情,卿大夫们不过是互相利/用罢了,高子和国子,其实也在利/用大司徒,只不过他们利/用的不好,这一招走的很差。”

齐侯叹气说:“孤是想要整治这风气,但是不知如何下手。”

吴纠说:“自然要从大司徒下手,大司徒称病多时,便是觉得君上不敢动他,若是君上能一碗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大司徒顿时被抢白了,瞪着眼睛说:“你……你说什么!?”

吴纠笑眯眯的说:“大司徒恐怕真是年老力衰了,这样儿都听不清楚,纠说……大司徒若是觉得君上昏/庸无/能,请去大谏,或者小寝宫面见君上,我们司农管不了这件事儿,纠还有几件要事在身,大司徒,请罢!”

大司徒被吴纠的话说的,气得面红耳赤,冷笑说:“好好好,你等着!”

他说着,转身便甩袖子走人了。

等大司徒一走,司农部门的卿大夫们才纷纷低声说:“这大司徒,是老糊涂么?灾/情严重,不跟咱们好好协调赈灾粮,反而跑过来像泼/妇一样骂街?”

那大司徒明明自己出言不逊,就像齐侯说的,倚老卖老,却说别人口气大。

一边的展获虽然是个看起来温柔的人,但是其实他性子很直爽,有事就说事,也不怕得罪人,便说:“司徒大人,大司农好歹也是君上亲封的上大夫,司徒大人出口不逊,恐怕实在不妥,以展季看,今日大司徒过来这趟,可能不是来协调赈灾粮的罢?”

展获做了出头鸟,那大司徒瞪了他一眼,说:“你是什么人?哦我知道了,你是那个鲁国来的叛臣,看看看看,君上都用一些什么人,鲁国来的叛臣也要重用,就是因为我齐国有这么多叛臣,什么人都能在我齐国搭上一官半职,因此天威才会震怒!才会有地/震一说!”

吴纠是个护犊子的人,有理说理,没理就别怪吴纠了,再者说了,大司徒张口又把展获捎上了,吴纠怎么可能不护着自己手下的人?

吴纠淡淡一笑,说:“大司徒说了这么些,不过是想说君上昏/庸无/能,任用奸/臣。那这事儿,可不关我们司农管理,大司徒若是有什么怨言,请去大谏上疏,或者直接面见君上,当面指责君上的昏/庸,若是大司徒口舌伶俐,能把君上骂醒,纠也是佩服的。”

卿大夫们面面相觑,但是也不敢反驳,毕竟之前齐侯因为烧伤, 都无法上朝, 这还是养伤以来第一次上朝。

齐侯进入内殿之后,卿大夫们就三三两两的散开了,往路寝宫外面走,一边走还一边偷偷的偷看吴纠, 小声的说一些话,“怨/声/载/道”,且又不敢真的让吴纠听到。

其实卿大夫们的怨/声/载/道,并不是因为吴纠和齐侯到底有没有那方面的关系,原因到底在于吴纠实在太受宠了。

吴纠可以说是一步登天,一下变成了大司农,不止如此,还多次成为使臣出使诸侯国,已经变成了齐侯身边的第一红人,齐侯宠信吴纠的事情,已经不是秘密,再加上吴纠有钱又年轻,谁不嫉妒他?

尤其是那些在朝中为官许久的老臣,更是嫉妒吴纠嫉妒的要命,他们努力了一辈子,辛辛苦苦的,竟然没有吴纠一瞬间的努力得到的多?不管是不是因为吴纠有才华,都会被嫉妒,也正是因为有才华,才会被狠狠嫉妒。

而且大司徒乃是长辈,吴纠于情于理都要拱手作礼,便说:“纠拜见大司徒。”

那大司徒应该也拱手还礼,但是却背着手,只是冷冷的瞥了一眼吴纠,说:“边邑闹地/震,需要大量的粮食赈灾,你们司农,能给多少?”

吴纠听他口气,就知道大司徒乃是来找茬的,便笑了笑,说:“大司徒想要多少?”

那大司徒见吴纠一脸平和,气儿就上来了,冷冷一笑,说:“我想要多少?好大的口气啊,我想要多少,你们司农部门就能拨出来多少么?别尽跟我说这等废话!”

旁边的司农大夫们都要看不下去了,虽然很多人说吴纠是馋臣,靠着齐侯宠爱,或者干脆是美色上/位,但是那多半是醋溜溜,吃不到葡萄嫌葡萄酸的嫉妒,只要和吴纠共事的人都知道,吴纠是什么样的作风,虽然工作上一板一眼,从来不打马虎眼,但是为人并不刻薄,分配工作也十分合理,是个很有管理能力的人。

的确,有很多官/职是可以沿袭的,就像家天下一样,但是大司徒那几个儿子,堪称草包中的草包,根本没办法沿袭,齐侯是一个也看不上的,恨不得比公子元还要草包。

齐侯和大司徒的关系有些僵硬,后来大司徒干脆直接称病在家,也不上朝了,其实齐侯还挺放心的,毕竟大司徒来上朝也是唱反调,齐侯才继位一年有余,朝中经常有人唱反调,还是三公之首,这影响太差了。

因此大司徒不过来上朝,齐侯就很爽/快的恩准了,哪知道今日大司徒可算是找准了时机,齐国突然发生了地/震,一个小邑的河床被震裂了口子,闹洪水不说,还有泥石流,山石混合着泥浆从山上崩裂下来,冲毁了农田。

按理说古代百/姓住的都是草房子,地/震根本不会出人命,出人命就出在有钱人身上,因为有钱人住的房子,都是实木的,一塌下来,就是一层楼也砸死人。

不过这次地/震很大,不只是地/震,还引起了洪水和泥石流,农田没了,河床崩裂,很多人直接被洪水冲走,不论是百/姓还是豪绅,损伤非常惨重。

吴纠随着人群往外走,卿大夫们陆陆续续的走出大殿,还在不停的议论着,吴纠偶尔还能听到什么天灾,地/震是阴阳失调等等的话。

吴纠走出路寝宫,一路往政事堂去,准备看看自己休息的这些日子,司农部门怎么样了,他一路走过去,就看到刚刚上朝来的大司徒。

大司徒这个官/职,乃是三公六卿之首,也就是说,除了国相,就是司徒最大。

那么司徒的管辖到底是什么呢?其实很简单,徒就是人/民的意思,大司徒的管辖范围就是民生,上至制定军法,征集劳力兵役,下至制订历法确定税收,复杂至规划国土、记载户籍,广泛至帮助国君安邦定国,那都是司徒的关系范围。

也就是说,大司徒的手,既能伸到兵权上,也能伸到钱财上,怪不得大司徒乃是三公之首,因为所有的官/职,都是基于大司徒之后,再行细分的。

朝堂上的卿大夫们一边说话,一边偷偷的看向吴纠,吴纠还站在大殿的正中间, 举荐了管夷吾之后, 没有来得及回到自己的位置上, 耳朵里全都是卿大夫们的交头接耳声音。

吴纠是听得清清楚楚, 坐在上/位的齐侯怎么能听不清楚?齐侯的脸色瞬间就难看下来,冷的仿佛要结冰一样。

那大司徒还想要说什么, 拱起手来, 刚说了一句:“君上……”

结果齐侯就抬起手来, 说:“孤有些不太舒服,可能是旧疾犯了, 今日先散朝。”

他说着,便站起身来, 直接转身便走了。

大司徒年纪不小了,乃是齐僖公,也就是齐侯的老爹在位的时候,便立的人,的确是个能人,齐僖公的时候,将齐国管理的井井有条,后来/经历了齐襄公的暴/政,随即是公孙无知的作乱,紧跟着才是齐侯的登基,大司徒可以说也是拥护公子小白的功臣之一。

大司徒和高傒国懿仲一样,都是齐侯继位的恩/人,也是齐国的栋梁之才,很夸张的说,这三个人打一个喷嚏,都能影响到齐国一个月的发展。

大司徒一方面因为自己对齐侯有恩,所以难免自大放纵了一些,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真的年老力衰,有些事情渐渐力不从心,也没有年少时候手段强/硬,管理有方了,因此管理渐渐松懈下来,但是齐侯碍于面子,也拿他没办法。

最近大司徒身/体不舒服,经常请假,三天两头在家中歇息,按理来说,年纪大了,疾病缠身没什么错儿,还需要好生休养,齐侯该当关心才是。

齐侯也的确关心了几次,但是错就错在大司徒没精力去管齐国的民生,但是又霸着大司徒这个位置不撒手,齐侯想让他告老,那大司徒是个精明人,听出来了,却不愿意告老,如果告老也行,必须让他的儿子沿袭司徒这个位置。

第95章 “没人之下” (第1/3页)

朝堂之上喧哗的声音渐渐大了起来。

“定然是上天怪/罪!”

“是啊是啊, 老天爷责罚人了!”

“以前从没闹过地/震, 突然地/震, 绝对是老天爷动怒了。”

阅读无纠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