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纠

〖无纠〗

第164章 吃肉看热闹

上一章 简介 下一页
最新网址:wap.washuwx.com

偃鸠立刻吩咐下去,在城门外扎营,队伍后退了一些,就在于城门遥遥相对的地方,扎下营帐,他们从正午开始扎营,扎好营帐就生火造饭。

边邑的城楼上很快看到了不远处的袅袅炊烟,士兵立刻过去禀报,说:“报——将军,楚军在城门外不远处扎营了,还生火造饭,这可如何是好?”

那守城将军冷笑说:“没关系,不怕他们不走,就这么晾着他们,他们迟早要离开的。”

楚军生火造饭,吃了午饭之后就闲了下来,吴纠让偃鸠派人去探查义渠人的动静,还有函谷关的动静,其他人则是闲了下来,各自休息,等着秦国打开城门。

一直到深夜,秦国都没有任何反应,铁了心不打开城门,吴纠他们在城外驻扎,城内不开门,百/姓也没有办法进出,一切就这么僵持着。

众人立刻欣喜起来,纷纷议论着。

“齐公已经已经到了函谷关!”

“这么多诸国盟军,够他们戎人受得了!”

“是啊是啊,让他们也尝尝咱们的厉害。”

士大夫们纷纷议论着,脸上露/出欣喜鼓舞的神情,然而这个时候,士兵却继续禀报说:“王上,被击退的义渠军/队,正快速向西后退,义渠军/队似乎知道我楚军被拒在秦关之外,正朝我们快速扑来了!”

“什么!?”

“这……”

“义渠之戎来了!?秦国不开关门,这可如何是好?!”

吴纠皱了皱眉,齐侯带着诸国联军在函谷关迎敌,义渠军/队讨不到好处,自然要后退,不能和联军硬碰硬,这样一来,义渠自然要找软柿子捏,而他们楚国,如今成了软柿子。

为何是软柿子,自然有几点很重要的原因。

其一,这里是郧国与秦国的交界之地,这里是楚国的客场。

其二,楚国在这里已经消耗了五六天的粮饷,虽然楚国实力强大,但是他们没有补给的后援,随时面/临断粮的危险。

其三,也就是秦国关门拒楚,一旦义渠人杀过来,那么楚国如果不逃跑,就会被义渠逼/迫到秦国的关门口,前方是义渠戎人,后方则是拒而不开的关门,这简直就是瓮中捉鳖,连个退路都没有了。

吴纠皱着眉,似乎在冥想,众人立刻喧哗起来。

赵嘉一听,更像是一头困兽一样,秦国不开大门,若是这样连累了楚国被义渠人偷袭,赵嘉心中自然不安,连忙拱手说:“王上,请下令撤兵入郧罢!”

众人看向吴纠,似乎也同意赵嘉的说法,他们没有必要一定守在这里。

因为姬阆发出的告急文书,因此楚国才来参战,按理来说,义渠人在极北面,楚国在极南面,就算义渠打进周国,也不会打进楚国,因此楚国完全可以不管闲事儿。

如今楚国为了道/义来援助秦国,而秦国不领情就算了,还将他们拒在关门口,义渠人若是一到,他们定然损伤惨重,因此没有必要为了秦国和义渠人正面交锋,不如直接退入郧国,然后让义渠人和秦国去硬碰硬。

大家都觉得有道理,吴纠也觉得有道理,但是他们此次来的目的,是为了送赵嘉上/位,还为了与秦军联合,向北攻击义渠人的老窝,断掉义渠人的后路,这样一来才能给齐侯争取时间,配合齐侯。

因此吴纠并不向后退。

吴纠眯着眼睛,十分镇定的说:“寡人还不知什么叫做退兵。”

“王上!”

赵嘉连忙拱手说:“王上,何必为了秦国而应敌……况且秦国还不领这个情,请王上撤入郧国,确保楚军万无一失!”

赵嘉说这句话的时候,其实也是有些心死的,当年是因为大哥排斥他的心思而心灰意冷,如今又是因为秦国内部的争斗而心灰意冷。楚王接纳他,重用他,可谓是赵嘉的恩/人,如今为了秦国,若是恩将仇报,赵嘉实在做不到。

吴纠却十分笃定的说:“正面迎敌。”

赵嘉吃了一惊,旁边的士大夫们虽然也十分吃惊,但是看到吴纠这笃定的表情,听到吴纠这笃定的语气,突然觉得,就算秦国不开门,义渠也没什么可怕的了,他们定然有办法,在秦国人面前,将义渠打得丢盔卸甲,让秦国无/地/自/容。

吴纠招手对赵嘉说:“你去帮寡人做点事情。”

“是!王上。”

赵嘉很快过去,吴纠对他耳语了几句,赵嘉立刻走出幕府大门,找来一队兵马,翻身上马,很快带着兵马就走了。

赵嘉离开之后,吴纠又叫来偃鸠,说:“再去对秦国喊话。”

偃鸠带着楚国士兵,走出行辕,很快来到了秦国的关门之下,又向上喊话。

“我王有言,你们秦国人不敢打的外敌,我们楚国人替你们打!”

秦国士兵站在城楼之上,纷纷向下看去,偃鸠带人一连喊了十几遍,秦国士兵纷纷面面相觑,有人则是看向秦国守城将军,那守城将军却说:“别管他们,不撤退就让他们被义渠人穷追猛打,咱们只要关闭城门,义渠人就算打过来也攻不进城。”

楚国的探子很快又回报,义渠人的确朝他们来了,而且来势汹汹,因为在函谷关吃了败仗,因此义渠人急于找一个翻身的机会,楚国被拒在秦关之外,这显然是个好机会。

吴纠让赵嘉去准备,就在三日之后的黄昏,义渠军/队已经快速扑来,此时楚国的军/队粮草最多能再坚持两天,可谓已经是背水一战了,不过他们身后不是水,而是闭门不开的秦国关卡。

赵嘉和偃鸠站在吴纠身后,吴纠就稳稳当当的坐在高头大马上,他甚至没有穿黑甲,只是一身黑色的朝袍,与纯白的纠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吴纠脸上一点怯懦之意都没有,眼看着天边滚滚的黄沙扬起来,义渠的军/队骑在马上,一个个人高马大,仿佛是沙子的海浪,朝着他们直冲而来。

吴纠的眼前是义渠军/队,背后则是不肯打开关门的秦国关卡,眼看就要被前后夹击。

吴纠则是十分淡定的说:“应敌!按照计划进行。”

赵嘉立刻得令,带着小队快速的冲出去。

“杀——!!!”

“杀!!”

“讨/伐戎贼!”

楚国的黑甲武士朝着义渠大军飞奔而去,然而数量其实并不大,而且都是步兵,对方义渠的军/队却是游牧的马兵,各个高壮不说,还都是高头大马,见到楚国的步兵,一个个哈哈大笑,疯狂的直冲而来。

赵嘉带着队伍,“气势汹汹”的冲上去,然而就在要与义渠人接壤的时候,赵嘉突然抬起手来,楚国的黑甲武士整齐划一,一瞬间全都停了下来,然后快速后撤。

义渠人看到这个举动,顿时感觉不太对劲儿,然而此时已经来不及了,他们还没有勒住马匹,突听“嘭——乒乓!”的声音,地上竟然有陷阱,一个个大坑,义渠人纵马冲过来,根本停不下来,就直接栽进了地上大坑里。

那日吴纠让赵嘉去干个活儿,其实就是去给义渠人挖坑的,他们在地上挖出了很多大坑,然后用草盖上,上面填了一层土,这样看起来几乎没有破绽,等义渠人疯狂席卷而来,行色匆匆,那就更看不出破绽了。

一时之间,义渠军/队人仰马翻,前面的马兵全都摔在坑里,后面的马匹则是受惊,不停的尥蹶子,“嘭!咕咚!嘭——”,义渠士兵不停的从马背上被甩下来,后面的马匹还在尥蹶子,士兵们疯狂大叫,从地上爬起来,狼狈逃窜,那些来不及逃窜额,则是发出“啊啊啊啊——”的叫/声,直接被马蹄子剁在了脚下。

义渠军/队大乱,赵嘉已经带着兵马撤退,义渠将领大喊着:“不要慌乱!!!不要中计!列阵!列阵!!”

前面的义渠军/队已经折了,后面却还有很多,毕竟这些土坑是一次性的,没办法一次坑了所有的义渠军/队。

吴纠稳稳坐在纠墨之上,看着前面的队伍,冷笑了一声,说:“该给他们尝点新鲜顽意儿了。”

旁边的偃鸠立刻拱手说:“是!”

偃鸠带着士兵早就准备好了,眼看赵嘉的人马退回来,没有一点儿损失,这才举起手来,大喝道:“投掷!!”

偃鸠一声令下,就听到“呲呲呲——”的声音,义渠人还没从坑里爬出来,还没排好队列,突然有东西扔了过来,“哐当”一声扔在地上。

那东西根本不大,呲呲的冒着火花,不知是什么,落在地上也没什么反应,很多义渠士兵看着那东西。

义渠将领探头一看,顿时脸色苍白,大喊说:“黑火/药!!!”

随着他一声大喊,紧跟着就是“乓!!!!!”一声巨响,好多士兵还在围观,瞬间给炸的七零/八落。

虽然黑火/药的威力并不是太大,不过就算是烟花,站的那么近,还抻头去看,肯定也要被炸到。

偃鸠带人投掷着黑火/药,一时间发出“砰砰砰——”的声音,黑火/药爆/炸的声音络绎不绝,不断的响着。

义渠军/队被吓坏了,义渠的将军却不让他们逃跑,大声喝令军/队整顿,准备继续进发。

黑火/药的确有威力,不过这个年代无法提纯太纯的原料,因此黑火/药的威力有局限性,再者他们需要投掷,因此火/药的碾子弄得很长,以免伤到自己人,这样一来义渠人就能躲闪,还有就是哑炮的现象,哑炮绝不算少,这种种现象夹在一起,其实只能起到吓唬义渠人的效果。

赵嘉在前面掠阵,很快就调头回来,天气很凉,尤其是黄昏之后,天色越来越暗,越来越沉,仿佛还准备着一场大暴雨。

赵嘉满头大汗的冲过来,说:“王上,义渠军/队人数太多,咱们的土坑和黑火/药就要拦不住了,王上请先行退入郧国境内,让我等继续抵/抗!”

他正说着,有士兵快速冲来,说:“王上!!义渠人过来了!!”

义渠军/队十分骁勇,他们虽然折了一些人在土坑和黑火/药上,但是仍然疯狂的向前冲,根本就没有后退的意思,毕竟他们也无法后退了,函谷关被人截住,如果不打通秦国,他们就无法和义渠老窝联/系,这样也无法获得补给,因此义渠十分彪悍的想要冲着他们前仆后继而来。

楚国军/队被/迫一直向后撤退,虽然开场不错,但是架不住义渠人/多/势/众。

很快,整个楚军就已经从行辕退出,被/逼退到秦国的城门门口。

赵嘉见吴纠岿然不动,“咕咚!!”一声,直接双膝跪在了吴纠面前,说:“王上!!请王上为自己的安危着想,义渠人已经冲过来了,他们人/多/势/众,如今楚军已经被夹在这里,毫无退路,赵嘉再次恳/请王上退入郧国境内,这里是秦国人的战场,就让秦国人来守最后一战,王上,您不值这样做……”

吴纠眯着眼睛,突然转过身来,对着秦国的城门,朗声说:“这里并非只是秦国人的战场,这里是所有有血性人的战场!寡人并非是替秦国的统/治者打这一仗,而是替秦国的百/姓,替秦国的老弱妇孺,替他们怯懦,不敢出关迎敌的丈夫、儿子、父亲来打这一仗!”

吴纠的声音,在义渠人的一片杀声之中,竟然震耳欲聋,掷地有声,秦关上的士兵纷纷怔愣的看着关门口,前方是滚滚的扬沙,楚国军/队已经退无可退,后背靠着秦国的关卡,准备就在关卡门前,与义渠人决一死战。

然而就是这样,楚国的黑甲武士竟然没有逃跑的意思,他们明明可以退出郧国境内自保,然而他们一个也没有走,仍然想要顽抗到底。

城楼上的士兵们面面相觑,听着一片杀声,突然陷入了沉思,他们是吴纠口/中,不敢开关迎敌的懦夫。

义渠人扫/荡了秦国,杀/害他们的孩子、妻子,还有父母乡亲,而如今的秦国士兵,却要站在城楼之上,眼睁睁的看着那些义渠人再次扫/荡,杀/害一群替他们白白受死的楚国士兵,这些楚国人,难道就没有孩子、妻子、父母和乡亲么?

杀声越来越近,秦国的士兵终于忍不住大喊着:“将军!戎贼就在关下!开关应敌罢!!”

“放肆!”

守城将军“啪!”一声就给了那说话的人一个耳刮子,冷声说:“本将没有命令,谁也不许开关!”

那士兵被打了一巴掌,牙都要给打掉了,旁边的士兵面面相觑,但是面色竟然全都涨红,不是害怕的,而是气愤的。

城门上的士兵们突然躁动起来,突然有人高喊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众人一听,脸上都露/出欣喜的表情,这么多诸国盟军,而且都是大国,这样一来,想必义渠人一定会被打怕的,再加上函谷关的天险,义渠人就算再凶悍,也绝对通不过函谷关。

函谷关到底有多凶险,长久以来都是进军中原的咽喉之道,函谷关这个地方,因为深入函,又是峡谷,因此叫做函谷,两面峭壁,其中羊肠小路,马车都不可通/过,据说两匹马不能并排而行。

在后世的战国,秦国就是靠着函谷关,拒六国之师,令六国“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当年上中学的时候,吴纠记得学过一篇课文,还要求背诵来着,西汉贾谊的《过秦论》,其中有一句话,说的就是函谷关。

——“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

可见函谷关在当时有多大的威力,周国只要死守函谷关,义渠人就不可能进入中原,齐侯自然也是明白这个道理的,如今就传来了好消息,齐侯已经火速联络各国,率领各国盟军,在函谷关与义渠人死战到底,凭借天险,还有兵力,义渠人想要冲进函谷关,几乎成了不可能的事情。

赵嘉急的仿佛是一只暴躁的困兽,一直走来走去的,已经五六天了,再这样下去,绝对拖延不起。

就在赵嘉这么着急的时候,一匹飞马冲入行辕,扬起无数尘土,一路狂奔而来,竟然是急报。

“报——!!急报!!!”

那士兵一路大喊,众人听到说声音,全都从营帐中走了出来,就看着那士兵,士兵一路冲进了幕府,大家很快也都聚拢在幕府门口。

士兵冲进幕府,跪地大喊,说:“王上!齐国日前已经率领卫国、郑国、燕国、邾国、宋国等盟军抵达洛师,北出函谷关,抵/抗义渠人。”

吴纠带着队伍已经来到城门下,往上看了看,便对偃鸠说:“叫人喊话。”

偃鸠立刻抱拳,说:“是,我王!”

很快,偃鸠找来了几个黑甲武士,让他们齐声朝城门上面喊话:“楚国援军已到,护送秦公子回国继位!”

“楚国援军已到!送秦公子回国继位——”

“楚国援军已到……护送秦公子回国继位!”

这一僵持,竟然僵持了五六天之久,楚军不撤退,秦军不开门,众人都是越来越急躁,最急躁的是赵嘉,楚军已经开到这里,明明马上就能和秦军汇合,一起攻打义渠,断了义渠的后路。

然而秦国竟然如此的不做劲儿,不知内部是谁在把控着,似乎与自己很不对盘,就是不让他进入城门,不想让赵嘉继承秦伯之位。

这样一来,楚国驻扎每天都需要消耗粮食,这么持久下去,楚国带来的补给,还有郧国赠送的补给就要不够了,虽然他们可以派兵管郧国买补给,但是这也并非什么好办法。

再者说了,战机不能拖延,他们的楚军还要配合齐侯的军/队,斩断义渠老窝的后路,将义渠关在周朝土地之内,关门打狗呢。

如今一切都好了,全都让这秦国守城给耽误了,若是拖延了战机,该当如何是好?

守城将军就跟他们胡搅蛮缠,不管怎么喊话,他们都说秦国公子是叛/徒,已经投诚了义渠人,所以他们不能开门。

吴纠想了想,眯着眼睛。想必义渠人已经从他们的国土出去了,此时应该在函谷关附近肆虐,所以秦国这个守城将军才有恃无恐的,反正义渠人已经打出去了,他们只要关闭大门,又能拒义渠人,又能拒秦国公子赵嘉,何乐而不为呢?

偃鸠看了一眼吴纠,说:“王上,城门不打开,如今该如何是好?”

吴纠说:“暂时扎营。”

“是!”

楚国的士兵连喊了三遍,声音响彻天际,然而边邑仿佛就是一座空的边邑,什么声响也没有,吴纠皱了皱眉,不知这是怎么回事。

一直喊了十几遍之后,城楼上这才有了些小动静,几个士兵簇拥着一个守门的将军走了出来,登上城门。

那将军头盔都戴翻了,一脸睡眼惺忪,好像刚刚才起身似的,如今却已经日上三竿了。

若是平日里太/平/盛/世还好,但是如今义渠人肆意扫/荡,而边邑的守城将军却在睡大觉,这着实让人咋舌。

吴纠挥了挥手,继续让人喊话,城门上的守城将军揉/着睡眼惺忪的眼睛,对身边的士兵说了几句话,很快就有几个秦国士兵,也开始对着城门下喊话。

因为如今楚国的军/队还在争分夺秒的赶时间,因此吴纠只打算在郧国宫殿中歇息一晚上, 明日一早继续推进,往秦国继续赶路。

第二天一大早, 天色还没有亮起来,吴纠就已经准备带着楚国军/队出发了,郧子特意准备了很多补给和马匹, 送吴纠的队伍一直出了郧国都城, 继续往北,向秦国进发。

不知是不是因为他们之前将义渠的军/队打怕了,因此这一路上竟然都没有受到义渠的骚扰,义渠的军/队仿佛蒸发了一般。

吴纠一行人很顺利的出了郧国都城, 没有两日便达到了郧国与秦国的边界,再往前走,就是秦国的边邑。

吴纠带着队伍浩浩荡荡的开过去,奇怪的是,这边邑清冷的厉害,不知是不是因为遭受战乱的缘故,大白日的,城门没有打开,城外也没有百/姓,一切显得非常萧条,尤其天气越来越冷,狂风一吹起来,卷着地上的黄沙,就更显得萧条清冷。

“我们将军说了……听说秦公子已经叛/国,投靠了义渠人,因此不能打开城门!”

吴纠一听,更是皱眉,旁边的众人也是皱眉,这守城将军态度很明显了,就像是个无赖一样,分明就是混/淆/视/听,投靠了义渠的是公子白,又不是公子嘉,如今将军却这么一说,重点还是不能打开城门。

吴纠听他这么说,其实心里已经隐约有了些底儿,之所以义渠人长/驱/直/入,就是因为秦国内部矛盾太大,义渠入侵的时候,秦国正在内讧,秦伯赵说直接病死了,士大夫们却秘不发丧,也不通知在楚国的质子,这明显想要独吞秦国。

以至于其他国/家都不知道/义渠人已经打来了,最后直接打到了函谷关,若不是因为函谷关地势险要,连马匹都不能并排而行,义渠人定然已经进入了洛师。

楚国带着兵马来援助秦国,不过似乎秦国的士大夫们不领这个情,想要继续保护他们的权威,不让赵嘉回国继位。

第164章 吃肉看热闹 (第1/3页)

吴纠的话成功让义渠的使臣脸上变色了, 吴纠笑了笑, 随即说:“寡人不杀使臣, 留他一命,让他回去报信。”

他说着,挥了挥手, 旁边的黑甲武士立刻让开一条路, 注视着那使臣, 让他立刻离开。

使臣被这么多黑甲武士包围着, 不敢说多余的话,只能赶紧低头捡起地上两半的文书, 然后逃命似的跑了。

吴纠眯着眼睛看着使臣路荒而逃的背影, 不由的笑了笑, 说:“进宫。”

阅读无纠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