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鼎记

〖问鼎记〗

第四十六章牵一发而动全身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而上京府尹一职,负责京城的一应政事和治安,权限极大。虽位在尚书下、侍郎上,品轶不高,但却和御史台、步军统领衙门、九门提督府等衙门近乎平起平坐,且大夏各地所有诉状都要先呈到上京府,是以上京府相当于一个小刑部,承接了一部分刑部的职能,甚至比刑部还更为专断。再者上京府掌管京城的一应治安和政事,就连六部之事,只要涉及到了京城的治安和政事,上京府都可以插手过问,却不算越权!

更有甚者,上京府可以以危害京城治安和政事为由,拒不执行六部甚至是宰相之命,是以上京府尹虽只是正三品官员,在遍地二品一品大员的京城之地,并不显赫,却可以直接上殿面君。天子脚下无小事,上京府尹一职,确实无比重要。

当年大夏尚未北上之时,定都临安,太宗就曾以王爷之身担任临安府尹十余年,后来太祖见太宗逐渐势大,临安府已经在太宗的掌控之下,意欲迁都长安,结果在太宗的反对下,满朝文武竟无一人赞同迁都。太祖无奈之下,只好收回成命。

三王爷担任上京府尹不过半年,又有上京府少尹付擢具体执掌上京府一应事宜,上京府并未被三王爷一手掌控。帝王心术向来如此,想必皇上虽信任三王爷和候平磐,却也不想将国之权柄全部交由三王爷和候平磐二人之手。是以候平磐虽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宰相,又任命苏确为参知政事的副相,以牵制候平磐。

同理,五王爷虽掌控枢密院,有调兵之权,调兵之后,具体执行却由景王发号施令,也是呈制衡之势。

京中局势,无人能比李鼎善更一目了然了,只因李鼎善在京城为官数年,又外放到地方上担任地方官多年,又有三年时间在中山村隐匿,静观京城局势变化,可以说,他既是朝堂中人,又是闲云野鹤,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进退自如的身份,让他比“只缘身在此山中”的京城高官更能看清上京扑朔迷离错综复杂的局势。

和景王、星王相比,四王爷庆王和五王爷云王更是不过问具体事务,二人所执掌的衙门,不管大事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李鼎善心中一时喟叹,太祖传位太宗之时,就有传闻太宗逼死太祖才坐了天下。兄终弟及的先例一开,后患无穷。太宗传位臻宗,臻宗传位当今圣上,若是当今圣上有皇子还好,偏偏圣上无子,又突患重病,大夏既有兄终弟及的先例,圣上传位于除了景王之外的任何一位王爷,都合规矩。景王比皇上大,是为兄长,不合兄终弟及之例,偏偏皇上又封了景王之子夏存先为见王,明显是有意让见王加入皇位争夺之中。

因此,向来兄友弟恭的几位王爷,表面上依然相亲相爱,暗中却剑拔弩张,为争皇位各自上演了好一出缤纷大戏。

原本几位王爷各有所职,大王爷景王掌管兵部,兼河北、河东路宣抚使,三王爷星王掌管吏部,兼上京府尹,四王爷庆王掌管工部和礼部,兼领御史台。五王爷云王掌管刑部和户部,兼枢密院枢密副使。四位王爷虽名义上掌管各部以及各有官职,其实四人并未具体过问政事。

景王掌管兵部,看似位高权重,其实不然,大夏的兵部并无实权,负责调兵遣将的是枢密院,枢密院等于是大夏最高军事部门,而兵部只是在枢官院调兵遣将的命令下达之后,负责执行并且做好运粮、完抚以及拔款等事情便可。而河北、河东路宣抚使一职,职责是巡视地方、存问官吏百姓并地方军队统帅,景王人在京城,很少出京,身为宣抚使也只是挂名。

三王爷星王掌管吏部并兼上京府尹,却是实打实的大权在握。吏部自不用说,执掌天下官员的选拔和升迁,三王爷掌管吏部以来,官员升迁调动不断,有人被贬,自然就有人升官,一升一贬之间,无数官员归心到了三王爷门下。

第四十六章牵一发而动全身 (第2/3页)

楚他和景王在密谋何等大事。

若是让三王爷知道了他和景王的关系,那么毫无疑问,夏祥的进士之路和仕途之路就会被三王爷彻底封死。虽说三王爷未必真能一手遮天,但三王爷真要全力阻止一个无名小卒的政路,景王也不会因夏祥而和三王爷闹翻,夏祥肯定会非常不幸地成为弃子。

李鼎善心中微有歉意,从他担任夏祥教书先生的一刻起,夏祥就刻上了他的烙印,再也无法摆脱受他影响的命运。好在如果只是他的学生一重身份,三王爷也不至于非要对夏祥赶尽杀绝,毕竟和景王相比,夏祥对三王爷的威胁小了太多,而且只要夏祥答应三王爷的条件,完全可以和三王爷化敌为友。

景王则不同,景王和三王爷之间的隐患没有化解的可能。若是三王爷得以继承皇位,毫无疑问,三王爷会第一个拿景王开刀。不但景王王位不保,有性命之虞,就连见王怕是也难以幸免。同样,若是景王或是见王最终继承了皇位,三王爷也难逃被罢黜的下场,丢掉性命也不足为奇。

阅读问鼎记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