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鼎记

〖问鼎记〗

第六章 一河两岸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不只马展国百思不解,恭候夏祥多时的许和光和杨江也是十分纳罕,夏县尊莫非迷路了不成?不应该,夏县尊本是灵寿县人,对真定一带即使不是十分熟悉,也并不陌生,况且从京城到灵寿,只管沿着官道一路南下即可,不认路之人也能走到真定,夏县尊怎会走丢?

若是没有走丢,夏县尊又是去了哪里?真的出现堂堂的一县之主不见的怪事,可是大夏立朝以来史无前例的第一次。

眼见天色渐晚,许和光有了几分焦急,招呼众人回到县衙的议事堂开会。

议事堂本是知县召集众人议事之处,如今知县尚未上任,身为县丞在此议事,也合规矩。不过许和光还是不敢坐在正位之上,而是让正位空悬,他坐在副座之上,环视众人一眼,说道:“想必诸位已然知道县尊下落不明之事,此事事关重大,本县丞有一番忠告要告诫各位,一,不得对外宣扬。二,如若明日晚间夏县尊还是不知所踪,即刻上报真定府知晓。三,夏县尊虽是一县之尊,毕竟年纪轻轻,真定县内诸多乱七八糟的流言传闻,不必向夏县尊提及,若是让本县丞知道谁有意在夏县尊面前搬弄是非,嘿嘿,本县丞饶他不得。”

“谨遵许县丞之命。”杨江忙不迭第一个跳出来附和,“真定县和真定府隔河而望,真定县但凡有丝毫风吹草动,都会让府尊得知。崔府尊向来不喜欢多事,谁若是无事生非,崔府尊定会不喜。崔府尊治下严厉,惩治下属从来不会心慈面软,各位不要忘了,冯押司是怎么被崔府尊治了一个不敬之罪,最后落了一个孤苦无依的下场……”

听杨江提到冯押司,马展国和丁可用对视一眼,二人都从对方眼中看出了不满和不屑。马展国更是嘴角扯动几下,心想杨江还有脸面提到冯押司,冯押司被崔府尊治罪,是杨江诬告之故。

可怜冯押司,只不过在醉酒之后说到了清河崔家在大唐之时,是如何名扬天下,在大夏之朝,却默默无闻,若是崔家的列祖列宗泉下有知,不知对如今崔家的不肖子孙的无能做何感想……此话只是酒后之言,也并无不妥,不知为何传到了杨江耳中,向来和冯押司不和的杨江就添油加醋一番转告了许和光,许和光二话不说就将此事告诉了崔象。

崔象身为真定知府,是五品大员,身为清河崔家后人,竟被一名小小的押司嘲讽,当即勃然大怒,勒令时任真定知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是以许和光和杨江对夏祥的上任,担心多过期待。

从上京到真定,路途遥远,少则六七日,多则十余日,县尊也不知是哪一日才到。按照常理,县尊一路南下,都要由驿站安排接送,真定县衙可以随时知道夏县尊何时路经何地。前日驿站传来驿报,夏县尊已经由市乐驿站经过,市乐距真定不过五六十里之遥,最慢今日也应该到了,是以一早马展国就和丁可用穿戴一新,等候在了县衙门口迎候县尊的到来。

不想日过正午,还不见县尊的身影,派去迎接县尊的捕快袁东登驱马四五十里,到了真定和市乐交界之处,也没有发现县尊一行。他策马返回真定县衙时,已是午后时分。

听了袁东登之话,马展国十分不解,真定到市乐只有一条官道,县尊一行乘坐马车前来,只有官道可行,走不了乡间道路,为何不见县尊行踪?且真定一带皆是平坦大道,并无山区,不可能遭遇山匪流寇,再者真定安定多年,数十年来没有匪患之忧。

那么县尊到底是去了哪里?

第六章 一河两岸 (第2/3页)

清楚地看到真定府门口后登闻鼓。

驿站早就传来消息,说是近日新任知县夏祥即将走马上任。听闻有新任知县到位,着实让真定县一干人等既兴奋期待又失落无奈。兴奋期待的是县尉马展国、捕头丁可用,真定知县空缺三月有余,迟迟不见吏部派人上任,县里一应大小事务皆由县丞许和光代管,许和光和押司杨江把持大权,为所欲为,让马展国和丁可用大为不满,却又拿二人无法,二人不管是职务还是威望,都远超他们二人。

失落的自是许和光和杨江了。许和光今年三十有余,在真定担任县丞五年,原以为会由他接任知县一职,再上升一步,不想却任命了一名新晋进士。新晋进士也就罢了,还才刚刚弱冠。

若说以上都不是让许和光和杨江失落无奈并且闷闷不乐的主要原因,那么夏祥在上京应试之时揭发文昌举科举舞弊导致文昌举落马一事,才是让许和光和杨江最为不安的原因所在。夏祥得罪了三王爷,日后还会有大好前程?夏祥有没有大好前程,许和光和杨江自不关心,但若是因夏祥之故而连带影响了三王爷对真定所有官员的不满,便是真定县之大不幸了。

阅读问鼎记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