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7崛起南海

〖1627崛起南海〗

第216章 军力吃紧

上一页 简介 下一章

之所以大本营这边要急着上马新的盐场工程,一方面是之前就因为客观需求而制定了相应的发展规划,另一方面则是来自越南方面的消息。

就在第二梯队从胜利港出发去广州的第二天,从黑土港返回的运煤船便带回来一个消息,北边的升龙府,也就是河内,有大商人希望能跟穿越集团进行大宗的食盐贸易每个月十万斤海汉‘精’盐。对方放出话来,只要供货稳定,那么价格和‘交’易方式都好商量。目前因为内战,当地的食盐生产已经几近荒废,市面上盐价飞涨,比正常价格翻了好几倍,仍然是有价无市。黑土港这边派出的商人试探‘性’地报了个每千斤二百两银的价过去,那边居然很快就答应了下来。

这个价格可是已经达到了目前向外供应‘私’盐价格的四倍之多,而且对方需求的量也足够大,对穿越集团来说是利润十分丰厚的一笔买卖,肯定不可能放过为了抓住这笔大买卖,哪怕是先暂停向大陆地区供盐也是值得的。

而且对方也同意了必要的时候可以以物易物,比如红河三角区生产的优质稻米,就可以用来作价‘交’换海汉出产的‘精’盐。另外在黑土港方面的反复试探之下,对方似乎对于穿越集团出产的军火也很感兴趣,有意购入试用。

与此同时,现有的胜利港盐场的改扩建工作也一直没有停下来。虽然胜利港盐场的先天地理条件限制了发展,不过目前还是有一小半的面积尚未充分开发利用,等这部分的改造工程完成之后,盐场的产能还有望在现有基础上再翻上一倍。

当然了,这种比较大规模的新殖民点建设工作,肯定也少不了民兵的参与。为了新盐场的治安能得到有效保障,军警部至少要派去一个排的民兵驻守。这对于目前捉襟见肘的民兵军力来说无疑又是一个考验,当然军警部也没有忘记利用这个机会,再次向执委会提出了扩大民兵编制的建议。

不过这次颜楚杰学了乖,吸取了以往提案被否决的教训,转而提出了一个曲线救国式的解决方案,那就是只扩大受训人员的数目,而不扩大正式民兵的编制。

这个方案简单说来就是要普及大众化的军训,对归定年龄段的归化民进行大面积的分期军事训练。这种训练并不追求把所有的社员都训练到民兵的战斗水平,但需要掌握基本的军事技能,懂得如何听从和执行军令。经过这种训练的归化民在未来也不会是军事行动的主力,但可能会充当后勤、辎重等辅助兵种,并且在必要的情况下作为兵源补充进主力战斗部队。而真正的全职士兵编制并不受到这个训练计划的影响,暂时也不会扩编如果真需要扩编的话,就可以已经从受过一定军事训练的归化民中直接招收。

这个计划不管是从军费上还是从人力上,都比军警部原来提出的那些扩军计划要节省得多,对穿越集团的经济和人力资源的影响也没那么大,而且目前穿越集团的发展态势又的确需要更多具备一定军事技能的民众,因此执委会对于这个提案的阻力并不大,如果不出意外的话,这个方案将会在这一周的执委会集中表决会上获得通过。

第216章 军力吃紧 (第3/3页)

可能在不久的将来承担起食盐的主要生产任务。

这第二支考察队在铁炉港地区逗留了整整三天时间,对当地的水文、地理、殖民点建设条件等等都做了十分详细的查探。应执委会的要求,建设部甚至已经在当地选定了殖民点以及盐场一期工程的建设地点,并且做了比较详尽的规划。而军警部虽然已经放弃了在铁炉港入海口设置岸防炮的计划,但必要的望预警哨所肯定还是要有的,为此军警部的人也是在铁炉港进进出出好几趟,并且专‘门’登上了铁炉角的几处制高点确定哨所选址。而安西因为拥有丰富的实际‘操’作经验,就由他来进行总体的把关,对各个部‘门’所做的预备工作进行汇总,再制定出统一的建设计划。

为了配合好铁炉港开发项目,执委会不得不再次启用调控措施,对铁炉港项目的准备工作提供了政策倾斜,要求各个相关部‘门’都要充分保证物资和人员的需求。特别是修建晒盐池所需的大量水泥,为此执委会甚至不惜让胜利港港湾口的岸防炮台工事先暂停下来,将水泥节省出来有限供给给铁炉港项目。当然了,这样做的后果自然又是受到了军警部的强烈抗议。

人手方面,人力部‘门’也响应执委会的号召,开始面向陆续来到胜利港的移民招收新一批的社员。这些新社员一部分将分配到现有的盐场公社,以填补那些会被调去铁炉港的制盐工人留下的劳动力空缺。而剩下的人都将被分配到铁炉港,在完成前期的基建任务之后,他们都将被划入未来铁炉港盐场公社的编制当中。

阅读1627崛起南海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