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7崛起南海

〖1627崛起南海〗

第239章 胜利港造船厂(四)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李奈昨天来的时候也正好看到两艘明军的小型战船驶出港湾,晚饭时趁着酒意问了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同样是因为受制于排水量,这艘船上能够在二层甲板布置的火炮数量也极为有限左右两舷各有五‘门’6磅炮,另外在船艏和船艉还各有一‘门’12磅炮。相比这个时代动辄揣着几十‘门’炮出‘门’的西方同行,这艘试验船的火力的确是弱了点,不过要是跟同吨位的船作比较,那不论东西方都很难找到能与其匹敌的对手。历史上打败过东印度公司船队的郑成功水师主力战船三桅炮舰,排水量超过这艘试验船的一倍有余,也只配了八‘门’红夷炮和一些小口径佛郎机炮而已,以平均吨位来计算火力强度就远远不及这艘尚在船台上的试验船了。

而这样的火力配备也并非已经到了这艘船的上限,按照海运部的设计,在必要的情况下,顶层甲板同样也可以再布置10-12‘门’火炮,只是那样做的话会大大影响船只的重心,降低这艘船在海上的适航能力,这样的状况下并不适合进行远洋作战。还有另外一种增强火力的方式,就是加大船用火炮的口径,不过这还需要机加单位的进一步努力,升级完善船用火炮的制退系统才行。

目前军工部‘门’虽然已经试制出了军警部所要求的火炮机械制退系统,但受制于生产能力,还并没有采用液压式的制退装置,而是多联装的弹簧制退装置。这种制退装置虽然不如液压制退的效果好,但胜在工艺简单,制作难度和成本都相对要低得多,唯一比较明显的缺点就是使用寿命较短,甚至可能还没火炮本身的寿命长。但执委会考虑到这种装置更便于制造,最终还是确定了这种装置作为今后几年内的船用火炮标准配置。如果军工部‘门’能在材料和制作工艺上对其进行完善,那么将来将同吨位船上的火炮升级为12磅和24磅也并非空想。

李奈虽然不清楚海汉人会在这艘船上安装多大的火炮,但很显然海汉人对于目前的海上状况并不是太放心。要知道这个时代的明朝海商虽然也有所谓的武装商船,但往往不过是几‘门’小口径的佛郎机炮或是拿铁钉瓷片做炮弹的自制土炮罢了,威力跟海汉人制造的火炮根本是两码事。李奈曾经见识过海汉火炮‘射’击的威力,心中不禁暗自猜测,照这样的火力配备,海汉人只需有个十来艘船就可以把全琼州岛的明朝水师都给扫了。

不过以海汉人目前的表现来看,他们似乎并没有把明军水师作为潜在的对手来看待崖州水寨的战船在胜利港出入的频率比“福瑞丰”的商船还高得多,那位水寨的把总大人到了胜利港更是像到自己家一样自在,这种关系显然不能用“敌对”来形容。

第239章 胜利港造船厂(四) (第2/3页)

以规划中的炮兵编制来估算,一个炮兵连大概会配备八到十‘门’火炮,一艘配备25-30‘门’火炮的战船,所需的炮兵数量大概就得一个营的编制了。未来海陆两方对炮兵资源的争夺已经可以从此时看到一些苗头,而这也正是现在军警部心急火燎要扩大编制,增加炮兵训练规模的重要原因之一。

当然海运部暂时还造不了那么大的船,目前的建造计划还是以一号试验船为极准,从排水量两百吨起步,积累足够的船舶建造经验之后,再逐步提升造船吨位。

李奈在越之云的带领下登上了竹板搭建的脚手架,上到了甲板附近参观建造进度。李奈这次很敏锐地注意到二层甲板的船舷边开有一排方形小窗,而这显然不像是用来通风的窗口这形状根本就跟西洋帆船上的炮口舷窗一模一样!李奈甚至看到一个船匠正在为这些舷窗装上可供开闭的铁制铰链,这样平时就可以将舷窗关闭起来。这次根本不需要开口询问什么,李奈便可以肯定这艘船在设计上已经为火炮的装备留出了专‘门’的一层船舱reads;。

一号试验船的甲板以下分为了三层,最下层是放置压舱物和其他物资的货舱,在它的下面其实还有两尺厚的水密隔舱。第二层是船员休息睡觉的舱室,而贴近甲板的一层主要为布置火炮的战斗层。因为这艘船本身的吨位不大,因此每一层的实际空间都非常狭窄,除了战斗层之外,其他地方人钻进去根本就直不起腰。而就算是相对宽敞一点的战斗层,在留出布置火炮的炮位之后,能留给炮手船员活动的空间也已经微乎其微。如果要用这种船直接来当武装商船使用,那恐怕能装上船的货物还没有随船补给品的份量多,因为火炮的配置会让船员数量比同吨位的商船增加一倍以上。当然了,鉴于这只是一艘用来验证设计方案的试验船,不管是军警部还是执委会对此也都没什么可挑剔的地方。

阅读1627崛起南海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