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7崛起南海

〖1627崛起南海〗

第263章 价格补贴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这个被于大山称为“王裁缝”的人名叫王财,原本是崖州的一个小裁缝,后来因为破产成了流民,被牙行收罗来了胜利港落户。最初的几个月一直都是从事老本行当裁缝,当初于大山在于小宝去广州前给他订做的衣服,就是王财给做的reads;。后来造船厂试制船帆的时候,所有的本地裁缝都被临时征调过去,而王财抓住了这个难得的机会,为船帆的制造工艺出了不少主意,于是立功受奖,被破格提拔起来。

在那之后王财倒也发挥自己的特长做了一些事情,例如施耐德在广州向“永丰布行”订购的各种织物,其参考资料便是由王财搜集整理出来的。之后他又负责组织了一批裁缝完成新式军服制作的工作,工期和产品质量都得到了军警部的好评。接连的几次出‘色’表现之后,民政部便将他调到了新开张不久的“胜利百货店”当店面经理。

这个职位看似与他的本职工作没有什么直接关系,但王财也是个聪明人,知道自己真正的机会这才开始到来海汉首长们‘弄’出这么大的局面,手下这些产业迟早还是要‘交’给本地归化民打理的,而现在就能走在前面的,无疑将在日后占据极大的优势。别看现在只是个杂货店而已,以海汉首长们的本事,说不定过几年就能变成了大商行,到时候自己水涨船高至少也能当个掌柜什么的。

这个百货店平时有八名伙计,加上他这个主管一共九个人负责‘门’店经营事务,至于帐户和进出货的事情,则是由民政部的穿越众在负责。一般招呼客人的事情都是伙计在做,王财大体上只负责向那些别着红‘色’‘胸’牌的海汉首长提供服务,不过像于大山这样的老相识,王财还是很乐意放下架子主动招呼的。

“于管事,发奖金了吧?今天准备买点什么?”王财很热络地向他介绍道:“昨天刚从广州运来了一批布料,要不要看一看?这可是好东西,崖州都不见得有货卖。你现在好歹也是高级管事了,下了班就不要老穿着一身脏兮兮的工作服到处晃了。”

于大山摇摇头道:“我儿子就在广州,要买布料让他在广州买好就是了。”

王财还没回话,旁边背身的一个人道:“阁下这就有所不知了,这里出售的布料,价格要比广州来得更便宜!”

于大山一看说话这人自己也认识,赶紧鞠躬行礼道:“李先生!”

这‘插’话的人正是已经在胜利港住了两个多月的李奈。本来在商栈落成之后,李奈便算是任务完成,可以回广州‘交’差了。不过他似乎已经在胜利港住出了兴趣,并没有急于离开这里,反倒是让南下的商船带来了不少生活物资,甚至还修书回家,让老婆也南下琼州岛。在李奈看来,这个日新月异的地方有太多东西值得学习和探究,虽然胜利港远不如广州繁华,但在这里生活却一直都有一种令人愉悦的新鲜感和安定感reads;。

李奈一见之下,当然也认出

“你去忙你的,我来招呼!”一个身材干瘦的中年男人挥挥手示意伙计退下。

“王裁缝,还没来得及恭喜你高升啊!”于大山朝对方拱了拱手道。

“于管事,我现在可不是裁缝了啊!”对方显然不太满意于大山的态度,带着三分傲然指了指‘胸’口上缝制的标牌两寸宽,半分高的白布标牌上用黑‘色’丝线缝出了“店面经理”四个字。

“好好好,王店面,是我失言,是我失言了!”于大山笑呵呵地向对方表示了歉意。

“王店面像话吗?请叫我王经理!”王财气鼓鼓地表示了不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63章 价格补贴 (第2/3页)

归化民都得到了轮流放假一天的待遇以及节日特别加餐,入籍超过一个月的归化民,每人都得到了一元流通券作为“特别奖金”。虽然这一举动在民政部的账本上又添加了一笔不小的‘花’销,但执委会认为这笔钱‘花’得非常值得,不但收买了民心,而且会在一定程度上拉动本地消费,营造出“节日消费”的气氛。

当然了,最重要的是居民们得到这笔钱之后也没有别的地方可用,基本只能去胜利港的商贸区消费,而且也只能购买那些得到了执委会特别补贴,价格低得惊人的商品,于是这笔钱在外面流了一圈之后,很快就会再次回到执委会手中。但尽管如此,归化民们也非常感‘激’海汉首长们的“善举”这种无缘无故给老百姓挨家挨户发钱的举动,可是过去连听都没听说过的事情。

于大山嘴里哼着《苏维埃进行曲》,走进了位于港口商贸区的“胜利百货店”。这家店是民政部下属的经营单位,专‘门’面向归化民出售各种生活物资和商品。由于价廉物美,这里在开业后迅速成为了整个商贸区最有人气的一间商铺。

于大山刚跨进店‘门’,便已经有伙计出声招呼他:“于管事来了!快里面请!”

阅读1627崛起南海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