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7崛起南海

〖1627崛起南海〗

第三百六十八章 匆匆忙忙的转运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由于李家庄移民营地在近期涌入大量民众,本地的移民干部已经不够用,驻广办不得不派出了援兵,让主管医疗卫生的马‘玉’和主管移民事务的沙喜到这边来坐镇协调。除了他们之外,比较熟悉本地状况的萧良也被调了过来,配合他行动的还有来自万山港两个排编制的民兵,以维护移民营的治安秩序。

这‘波’移民‘潮’并不是无缘无故而起的,自今年五月开始,珠江三角洲的大部分地区就再一次陷入到了旱灾之中。不过一直拖到夏收之后,旱情的危害才开始逐步显现出来,多地出现了民众因为借钱买粮而破产的状况,本来已经开始平息的流民‘潮’又开始壮大了。

广州的高官们对此并没有特别好的办法,省内的农田因为天灾**导致年年欠收,官府的粮仓里其实也没有多少余粮可以用于救灾,无非就只能动员地方乡绅富商,放粮赈灾。而这样做的效果是极其有限的,即便是有些家底的富商愿意做这个善事,也有很多具体的困难。

首先这赈济灾民的粮食就很难在本地大量采买,而且日渐高涨的粮价也让这种赈济显得很不划算,但如果从外地购入米粮,运送到广州附近的市镇上又需要相当一段时日。其次往往某处一有开仓放粮的消息,附近方圆数十里的灾民都会很快蜂拥而至,小家小户的乡绅救济个百八十口人还行,如果上千人涌上‘门’来讨要粮食,他们哪抵得住这种架势?这一旦场面失控,就很容易演变成哄抢之类的暴力事件。

另外也有不少人为了求一口饭吃,选择了落草为寇这条老路,一时间原本被李家庄一役打压下去的各路山贼似乎又开始有了蠢蠢‘欲’动的迹象,甚至已经开始组织劫掠一些偏远的山村小镇,这些消息汇集到总督衙‘门’,让刚上任没几个月的王总督很是挠头。

这种时候当然就会有幕僚给王尊德献计——这灾民层出不穷,官府又无力赈济,只能依靠民间力量尽力疏导灾民。而目前两广地区最有实力,又愿意做善事的商家就是“琼联发”,只要让他们去出这个头,必定可以让省内越发严重的粮荒暂时得到一定的缓解。

至于这中间有没有什么弊端,“琼联发”到底会把这些移民安排去哪里,幕僚没有多这个嘴,王大人也没这个闲工夫去慢慢琢磨。两广若是一‘乱’,那就是要上奏折奏报朝廷的大事,不管怎样都必须尽量先把局面稳定下来再说。至于这么做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九月十七日,番禺,李家庄移民营地。

在经过三个多月的建设之后,李家庄外面临近沙湾水道的移民营地已经从最初的三十多亩地扩展到了近两百亩地的面积,接待的移民也由最初的四五百人规模扩展到了现在的数千人——当然,目前这种接待规模其实已经大大超过了营地的实际运行能力reads;。

“马大姐,广州运过来的‘药’材到了,我已经清点过了,你给签收一下吧?”沙喜气喘吁吁地跑过来,将一纸文书递到了马‘玉’面前。

马‘玉’看了一下便拿笔在上面签了字,又叮嘱了一句:“小沙,你让人把‘药’材都搬到医务室这边来,还有,再调二十个人给我,磨‘药’的人手不够了。”

“好好好,我这就去办。”沙喜抓起文书急匆匆地出去了。

第三百六十八章 匆匆忙忙的转运 (第2/3页)

相比派出战船护航,设法化解双方的敌对关系无疑是成本更低的方案,何况执委会早在派兵攻打会安之前就已经有了与葡萄牙合作的意向。执委会尽快地与葡萄牙人达成合作,就能尽早派出大量船只去番禺装运移民了,这对于基于扩大治下地区人口基数的执委会来说,可是一件等不起的重要任务。

“闪电号”带着恩里克前脚出发,后脚执委会就发布了紧急通知,暂停所有前往北越和中南半岛的货运航班,将港区内的海船都集中起来,准备前往番禺刷一‘波’移民转运大‘潮’。而建设部也开始将建筑队从现有的工地调到了新划出的移民安置区,开始紧急施工扩建。数千人的到港,就意味着要搭建起成百上千的临时住所以及相应的基础生活设施才行,如果没有各个部‘门’的协调配合,将很难在短时间内完成这样大的工程量。

至于粮食、衣物方面,民政部‘门’的库存倒是相当充足,足够供应近万人使用,短期内应该不会出现物资方面的短缺。执委会对本地接待工作唯一比较担心的就是卫生防疫,以前每批几百几百的到港,最多的时候也就一千人左右,倒是比较好安排,但一次‘性’到港数千人的话,这对于卫生防疫工作的要求可就不一样了。商务部‘门’已经开始联络商家,从广州和琼州岛北部等城市大量采集各种常用的‘药’材,为即将到来的移民‘潮’作好准备。

阅读1627崛起南海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