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武状元

〖大明武状元〗

140 哥哥妹妹

上一页 简介 下一章

王岚平的口号是,当兵不再是吃粮,而是一个除了读书入仕之外的另一种进身通道,习武不为耻,从军亦光荣。

王岚平想做的很多,但由于他的权力所能达到的地方还不足,也不能在全国范围内大行推广,暂时只能改变他身边这七大营。

自从这条军属入京下达以后,王岚平在军中的威望也一步步提升,七大营士卒眼里只有相命,而不知圣旨。

光是这样还不够,将士的地位是得到了提升,但民间还是以习武从军为耻,要彻底改变这一切,还得加大力度。

这就是武科科考,这才是从根本上改变武人地位的办法,宋朝武举以文试为主,武试为辅,试图打造出一个个一手执剑一手捧圣贤书的儒将,这才有了‘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文武双全的人,后果就是武将还是摆托不了儒家思想的束缚,不管武将是处在何等地位,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王岚平一直把这叫‘愚忠’。

这次开春的武科科考,王岚平决定打破前规,以武试为主,文试为辅,这也是先帝崇祯皇帝的意思,王岚平当年参加武科科考时,一考骑射,二考阵战(也就是纸上谈兵,模拟实战),最后才是考策论,而崇祯更有言:若武才优胜,则文才稍逊也当在中取之列。

可叹的是老天没有给崇祯那么多时间便早早死去,大明王朝真正的武科一共才办了四届,全都出自于崇祯之手,王岚平是头一位武科一甲第一名,也就是武状元。

在武举兴起后,除王岚平外还有一人开始在大朝王朝斩头露角,那便是武举出身的吴三桂,麾下关宁铁骑赫赫有名。

可见,以武科取将也大有可为,更能从底层将武人的地位进一步提升,再有下令文科取士不再以四书五经等经典为主,以此打压文人士大夫掌控朝局的风气。

但王岚平也料到此举会遭到什么样的阻力,那就是天下文人的口诛笔伐。

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从宋朝开始,武人的地位自转直下,国人多以习武为耻,更认为从军是一种低贱的谋生方式,万般皆下品,唯一读书高,更有学而优则仕的道德口号,也许在和平年代这种风气是皇帝愿意看到的,老百姓安分守己,天下承平,百姓尚武之气丧失殆尽。

根本想像不到在汉唐时,李白佩剑吟诗是何等的潇洒豪迈,中原民族那种骁武凭陵的勇气自宋之后一去不复返。

也能想像得到,历史的车轮一旦进入乱世,尤其是有外族入侵之时,丧失武学之风的国人以何御敌。

也是从两宋之后,宋明清(元朝尚武)三朝,再也没有出现在过武将造反的情况,纵使是如岳飞、韩世忠那种手握重兵的大将都不敢有这种想法,文官压制武将已经过去六百年。

所以,王岚平一而再再而三的拔高他身边武将的身份地位,不管你是出身低贱的军户还是哪个达官贵人家里的仆人,只要你有军功,他都能让你平步青云,宋大力便是最大的利益获得着,在怀宁城他刚刚跟着王岚平时不过就是一名名不见经传的百夫长,一月不过几钱银子,短短半年,宋大力职掌天子禁军,封龙虎大将军,食二品大员的俸禄。

就在南京将要在明年开春大开文武双科的消息散布开来的时候,王岚平便遭到了当头一棒,江南文人学子以‘复社’为首,作诗词歌赋数百篇,暗地抨击朝政,指桑骂槐,更暗中指责王丞相是在践踏圣贤之书,破坏祖制。

不过这些消息也锦衣卫的监视下,密报雪片一般飞入相府。(未完待续。)

140 哥哥妹妹 (第3/3页)

些家眷来到江宁城后,可以在城墙外三里之内开垦荒地,每个兵丁家里最多可耕地十亩,这些土地不用纳税,兵员除了服兵役之外,不用交任何苛捐杂税,还能得到一笔丰厚的军饷。

这一举措很快得到全军的拥护,尤其是下层士兵,那一个个将王丞相奉若神明,大量家眷从全国各地蜂拥而来,这让原本这座江宁城在短短两个月内便兴盛繁昌。

一个城市的繁荣来自于商业商品的大量流通,而这些兵刚刚从朝廷那领了一笔丰厚的军饷,江宁城内的商家今年家家都可以过一个肥年了。

王岚平这么做,只为一条,提升军人的身份地位,要让武学之风再度兴起。

阅读大明武状元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