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边军一小兵

〖明末边军一小兵〗

第347章 桃源、出发(上)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民政司其实也收容了一些红薯、玉米等种子,不过看它们半死不活的样子。至少十年、甚至几十年之内,王斗都不要指望这些“高产作物”给自己解决困难。

提高亩产量不是一朝一夕之事,东路己经无地可垦,如何安置新来的灾民,王斗只得将目光投向塞外的满套儿等地。那边的汤河,潮河一带,倒是有许多可供开垦的田地,还有放牧的草场。

然那里是塞外蒙古部落的地盘,自己很快又要出外作战……

……

王斗最终的打算,便是自己领军出战与塞外开垦同时进行,为这些流入东路的灾民开拓生存空间。

当然,王斗现在不过是一个分守参将,这动静也不得太大,先占满套儿之地便可。那八千多平方公里之地,也可以安置很多百姓了,所以相关的东路留守人选需得慎重……

九月初二日,永宁城西北十数里外一条河谷平川之地。

自王斗到永宁城任分守参将后,舜乡军许多军工厂便不断搬到永宁来,或是在这边设立分厂。到了如今,沿着这一带遍布密集的作坊,大大小小恐怕有数十、上百个,成千上万专注的技工在认真忙碌着。

此时王斗看的却是火药厂的生产情况,数年的时间过去,李大集硝官的诸个火药厂得到很大的发展。东路诸多地方设立集硝之地,这些收集上来的良硝,年可配置好几吨的黑火药!

这是一个惊人的成就,要知道,此时的火药是很贵的。依大明《神器谱》、《武备志》、《天工开物》诸册中的提硝法, 大明很多地方挖

在王斗看来,这个目标还是可能实现的。

前几个月,民政司己经收集了包含徐光启《农政全书》在内的诸多农书,指挥各屯如何种田。加上东路安定,再由官府大规模修建水利、基建等各种措施。最后军户们分田到户,又有技术指引,亩产量翻倍不是空谈。

就算如此,这二、三百斤亩产量与后世动辄上千斤的产量还是天差地远。

养活治下军民的艰难,让王斗很是怀念后世的那些高产作物。当然,这只能想想,没有适合气温的良种,此时的玉米,红薯,土豆等作物的产量连小麦都不如。

很清楚的例子,民国初年东北玉米亩产最高不过七十公斤,若是早霜,则颗粒无收。洪承畴曾在陕西等地强行推广红薯,结果闹出民变。历史上一直到百年之后的乾隆年间,红薯才培育出适合的种子,得到大规模推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47章 桃源、出发(上) (第2/3页)

恐后挤入……

天地良心。安置原来二十几万百姓,王斗己经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了。

目前为止那些新军户还不能给他带来效益,由于旱灾与蝗灾的影响,新开垦的田地今年每亩收成只有几斗,勉强让各屯所自给自足,虽然这让王斗欣慰。总算甩了一个大包袱,不过治下田地产量还是让他非常不满意。

连保安州在内,各处田地普遍收成也只有几斗到一石,也就是一百斤到一百八十斤的水平。如果田地产量能提高到一石五斗到两石,就可以养活更多的人。

阅读明末边军一小兵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