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的朝阳

〖帝国的朝阳〗

第12章 盖平县(求月票)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我还是喜欢这样,若是咱们直接把民政长找过来,肯定就见不到真东西了。有些人作官,全凭一张嘴,而那张嘴真能把死人说活,从古至今在那些个官员的口中,那里的百姓过的不是丰衣足食的日子。说得有条理,也有实据,若当真如此,又岂会有朝代更迭?又岂会有饿殍千里,往狠里说去,我宁肯相信一条狗,再不敢相信官员们的花言巧语!”

这句话虽说的是粗俗,但却又是由感而发,在后世时,他曾不止一次见过官员们如何花言巧语的粉饰太平,而在这个时代,通过同他们的接触更是对官员们失望透顶。过去,唐浩然或许可以不去在意那些官员,但今时不同往日,过去说好听了是统监朝鲜,说难听了就是殖民朝鲜,自然无需顾虑太多,而且过去统监府的民政官说白了,是要“篡夺”朝鲜官府之权,但尽管如此在大多数时候仍然需要借助朝鲜官府,实施间接统治,通常不会同朝鲜民众有直接接触。

而现在民政厅、民政公署却已经完全取代的了满清的官府,成为总督府于东北实施统治的基础,也正因如此,唐浩然才会显得紧张,毕竟那些民政官不过都是一群年龄不过二十来岁的青年人,过去他们与朝鲜时,能经得住“诱惑”,是因其于朝鲜官员的权责冲突导致的互相监督,现在呢?一朝权在手的他们,是否会在中国这个所谓的人情社会中沦落下来?

也正因如此,唐浩然在说话的时候,难免会带着一些因过于关切或者说紧张而产生的些许戾气。

觉察到大帅言语中流露出的戾气,宋玉新连忙劝说道:

“彼一时此一时,情异事不同。治国以道,不能全靠权术。大帅之所以常言满清官场腐败坠落前无古人,其文武百官一概都不可靠,而其腐败非常,那是因为有法不依,大帅在朝鲜的时候,就说过即便是于朝鲜,也必须要依法治国,至于各级官员更要依法用权,能做到依法用权,自然能够依法用权,廉洁用权,话再说回来,”

为了避免满清官场习气的影响,早在进攻东北前,就制定了一个基本原则——不用旧官,所以对旧时官场中人一概不用,即便是面临着人员紧张、人手不足的局面,宁可通过减免田赋以降低行政压力。也绝不沿用旧时官场之人。

话声稍稍一顿。宋玉新看着身边的大帅笑道。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用大人的话说,正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所谓的曾最让总督府担心的刁民压根就没有出现,百姓分不清什么是军人,什么是警察,可对于他们来说,这些人都是随时会杀头的“乱逆”,无论如何先顺从着总好过其它,中国百姓对强权的顺从可谓一般。对于这些习惯顺从的百姓来说,他们总能在最短的时间内顺从于新的统治者。

“走。我们去民政厅那边看看!”

对宋新玉说了一声,唐浩然便加快了脚步,尽管主张通过强制手段达成改良社会风气、改变国人卫生习惯重现所谓的“礼乐之邦典容”,但在另一方面,他最为担心的,还是民政系统,而盖平县是他经过的第一个县城,自然想深入了解那个简易的民政体系是否能够有效的治理城市。

“大帅,这地方人生地不熟的,还是少转悠为妙,盖平县的民政官,对地方上利弊自然知道不少,和他先谈谈,再走走看看,又省事又少麻烦。”

实际上从开始,宋玉新就不赞同大帅只带四名保镖进城,毕竟现在战事方靖,若是出了什么意外,可不是他能担待的起得,但他又岂能说得动早已打定主意的唐浩然。

第12章 盖平县(求月票) (第2/3页)

自然无法感受市间的热闹。

离开盖平县城外的军营,进入县城时,刚过下午五时,虽已经到了落市时候,可街道上依然是熙熙攘攘的尽是人,两旁店铺栉比鳞次,悬挂着牌档的店铺完全不见一丝杂乱,街道上也显得很是清洁完全不见了传统小城的脏乱,甚至就连那不知什么时候铺就的,本应被灰土覆盖地砖这会也被人扫了出来。

至于路边的街市门档的布帘也是全新的,非但高度一至甚至就连伸出挑街宽度也是相同的,至于街边的摊贩,也被刻意的限定于街边的区域内,偶尔还会看到巡警经过,每当有巡警视线扫过着街边铺摊时,百姓总显得很是敬畏。而一个菜贩更是连忙将摊边的烂菜叶装在菜筐里。

对于这个细节。唐浩然只是看了一眼。并没有表示什么意见,尽管现在这些警察并没有于这里实施家庭卫生督察权,但并不妨碍他们将于特区以及驻在地实施的“社区卫生督导”带入东北。甚至相比于朝鲜,警察在推行社区风容以及卫生督导的过程中,完全没有任何阻力——当时正值战时,虽有安民告示下刚安顿下来的百姓,那里敢于违背“军爷”的命令,让其清理城中的垃圾。其自然不敢有违,令其更换陈旧满是补丁的遮阳布帘,其立即按规定换上了新帘,颜色尺寸相同的布空。

阅读帝国的朝阳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