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情仕途

〖燃情仕途〗

第一千四百六十六章 聊上两句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苏晴不好拒绝,便端起酒杯,举上去与吴敏的酒杯轻轻一碰,将高脚杯中的半杯白酒一饮而尽了。

“官二代这个问题的确在当前社会来说是个很大的问题,不知道怎么样才能杜绝这个问题呢。”吴敏放下酒杯,接着刚才的话题发了一句感慨。

放下杯子,苏晴也是很感慨地说道:“要摒除官二代这个问题,在目前来说,这是咱们政府所面临的一个难题,要解决这个问题,谈何容易啊!且别说我这样一位省委的副书记,就是我们的省委书记、省长也没办法。这是体制造成的。其实吧,这样的情况从古至今都是如此。中国自秦汉以来,就是一个官本位的国度,这是一个事实。官僚占有最多的社会资源,也占据着社会最多的荣耀。通俗点说,就是做官的就有一切,不做官的就没有一切。但是同时,官僚也是政治的主导者,政务的操作者,国家的富强,社会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官员的优劣,也依赖官僚制的效率,按官僚制的自身逻辑,这个制度,必须不断的从平民中汲取新生的优秀人士,以保证官僚制的效率,维持国家的稳定和社会的良性发展。所以,历朝历代官员的选拔,一直都是政治制度的核心问题。但是,中国又是一个以家族为核心价值的国度,官员和他的家族是利益攸关的共同体,做了官的人,有义务给自己的家族,当然包括他们的后代带来好处。

两汉施行以推荐为标志的察举征辟选官制度,原本实行状况良好,被推举得人大多是优秀人才,但是,这个制度延续一段时间之后,就出了问题。一来做高官的人,周围的人对其子弟势必高看一眼,即使没有特别的托请,进入仕途的高官子弟,往往也会被人优待。高官的光环投射到自己的子弟头上,似乎非常自然。二来,由于在制度上,高官有推荐人才的权力,对于被推荐人而言,荐主才是真正改变他命运的人,对他有知遇之恩。待到被推荐的人日后也做了比较大的官,也有能力推荐的时候,他们报恩的最佳方式,似乎就是把恩人的子弟推荐上去,如果已经进入仕途,则在晋升方面拉一把。于是就逐渐形成了这样的局面,越是高官,其子弟就越是做官的机会多,几代积累下来,就形成了东汉末年的门阀。袁绍和袁术两个人资质平平,但仅因为两人出身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一千四百六十六章 聊上两句 (第2/3页)

着刚才的话题说道:“其实现在各个机关里的年轻人也不少,而且有些年轻人也占据着很重要的位置,不过这些年轻人,说句不避讳的话,大多数是一些领导的子女,是靠着关系才上去的。”

吴敏微笑着点头表示同意道:“对,这样的年轻干部也不少,不过能像小赵这么有才能的几乎是寥寥无几的,那些官二代就另当别论了。”

赵得三在一旁听着两个女人对自己的夸奖,心里那个得意,简直难以用言语形容了。

零级大神htTp://Www./19181/“来,苏书记,我敬你一杯。”刚才区里的领导一起敬了苏晴,现在吴敏单独向苏晴敬了一杯酒过去。

阅读燃情仕途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