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龙船

〖丝路龙船〗

第21章 落雪葬忠魂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自此以后,朝廷再未闻有武将敢未奉上命擅动刀兵者。昔年岳飞、韩世忠那等不惧敌势,闻警则动,见敌则战的武将几乎无从得见,军中悍勇之气愈发低落。

然而军中果真再无智能双全的猛将了吗?刘正华区区一个十七岁的青年,只带着十名亲卫,凭着一腔血勇和胆大心细,潜入数万元军大营焚其粮草辎重。如果他仍在宁德城中,伴着德隆望尊的老父刘建民、沉稳勇猛的长兄刘正泰,刘正华最后也只能落得个随父殉国的下场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虽然明知此时此刻,朝廷万分需要一场军事上的胜利来鼓舞军心、民心。可是遍观朝廷上下,太傅、录军国重事张世杰,枢密使陆秀夫,大宋最高军事决策权的两位掌管者,虽都是常年忙碌于军中,可是实际上却仍是文人出身。而右相文天祥,昔年的朝廷状元,如今亦是以右相之尊而亲率大军与南路元军张弘范所部征战不休。

可是朝廷中真正的禁军大将们,如殿前禁军都指挥使江万载,殿前奉日军都指挥使石义坚之流正统的朝廷大将,大都只是成了管兵不管战的摆设,最大的职责变成了拱卫朝廷中枢的侍卫之臣。

再想到率军民死战宁德的刘建民、张春林两位忠义之臣,仍然是文人出身统御武事,军中的悍勇之将虽有,却只能成为惟命是从只知拼杀的莽夫。

大宋自太祖杯酒释兵权后定下以文御武的国策,历经三百二十余年,早已形成了一种强大的体制和惯性。哪怕是在昔年靖康之难后,建炎南渡朝廷危在旦夕之时,虽有岳飞、韩世忠这等不世出的英雄挺身而出力挽狂澜。可是但得朝廷稍定,即有朝臣以岳飞、韩世忠霸揽兵权不尊号令为由横加指责,多方掣肘。

到后来,英国公、太子太保韩世忠心灰意冷之下默然引退,而刚烈不屈的武昌郡公、荆湖北路兼京西南路宣抚使岳飞却在连战连捷行将率军反攻入金国境内之时,被朝廷以十二道金牌召回,最后以莫须有之罪被冤杀于风波亭内。

第21章 落雪葬忠魂 (第2/3页)

 宁德城失守,虽然元军因伤亡过重粮草断绝而不得不暂时停住了南下福州的步伐,可是太傅张世杰还是理智的下达了从福州撤离的军令。自三月七日起,早就停靠在福州城内水道上的数十艘大船陆续沿着闽江顺流而下前往平潭岛。

赵昰和太傅张世杰也在七日午时,登上终于树起船帆的龙舟,在两艘中型福船一前一后的护航引路下离开了福州城。

巨大的龙船平缓的行驶在宽阔的闽江上,只是船上的军民却大都仍是情绪低沉哀惧不安的样子。刚经历了宁德惨案,紧接着又逃离了福州故地,这让大宋君臣上下都有种难以言表的沮丧和失落。就连赵昰也深深体会到了那种深藏心底的无助和恐惧,面对着元军但凡受挫即残忍屠城的血腥暴行,除了愤怒和悲哀以外,大宋的军民同样还有种深深的恐惧感。

这种恐惧在朝廷军事上连连失利,丢城失地一路败逃的情形下,就越发的让民无信心、军无斗志。犹如一群善良的羔羊,在前路迷茫而身后又有群狼紧追不舍之际,虽有刘建民、张春林这等忠义之臣舍身抗敌,却仍落得个城破身死尸骨无存,连带着宁德满城百姓亦被元军屠戮殆尽。再长此以往下去,只怕大宋再无敢与元军对峙之兵了。

阅读丝路龙船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