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做塞王

〖回到明朝做塞王〗

第二百四十二章 征兵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洪武二十八年的夏天到了,朱楧种的小麦又收割了,各地的农场都在忙碌,蓝幼澄和她带领的宫女太监记账组这几天也是忙了个够呛,因为经过新一轮的大开发,肃国的各处农场又是一次大丰收,各地统计上来的账目都在往上报,他们要在最近几天之内,将今年的粮食产粮汇总出来,报给王上审阅。

需要说明的是,蓝幼澄负责的这些农场的账目都是朱楧私人农场的,不属于户曹管辖,户曹判书无权干预,他只负责从民户中征收上来的赋税收入,那个才是国家的财政收入,是属于户曹判书的可支配收入,当然必须经过朱楧的同意。

由于朱楧的改革,肃国的军户大部分都附着于他的私人农场而存在,平时像雇工一样为朱楧种田拿工资,战时组织起来就打仗,效率十分高。

朱楧这么做主要考虑两个方面的因素,第一就是他之前说过的大农场计划,若是军户们还像朱元璋设想的那样一家一户的耕种土地,那生产效率是十分底下的,因为没有一家军户能制作的起大水车,更没有一家军户能用双马拉耧车耕种。

大水车还好一点,制造一个平均耗费为三五两银子,也就是一头牛的价格,这些军户努努劲还行,而用双马拉耧车耕种的生产方式所需要的一套装备就值十几两,甚至二十多两银子,一个普通的军户是无法承担的。这些人分散经营,既效率低下,又没有强大的抗风险能力,一旦有个自然灾害,很有可能就造成歉收,甚至是食不果腹。但是,若是采取朱楧设计的这一套大农场经营方式,不仅有能力集中全国之力进行高投入,花大价钱打造出大水车、手压机、双马耧车等利器,极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其抗风险能力也比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强的多,不说别的,就说有了旱灾,这些大水车完全可以顾得上田地的灌溉,使得军户不用眼巴巴地看着田地里的庄稼渴死。

而且朱元璋设计的这套军户制度,虽然看着很好,是士兵们平时为民,战时为兵,极大的节约了国家的养兵成本,以至于他逢人就吹嘘“朕养百万大军不费百姓一粒米”,但是这个制度也有很大的弊端,弊端就是人,具体来说是军官。明朝初期,纲纪森严,皇帝对国家的控制力很强,地方上的军户军官刚刚生根,还没有形成盘根错节的势力,因此对国家的法律很尊重,对皇命可以说是惟命是从。

但是,到了明朝中后期,由于纲纪松弛,继位的皇帝不是特别给力,再加上那些军户的军官在一个地方时代生根,在地方上形成了很强很复杂的势力,跟历任地方官员都有勾结,因此他们就开始不拿国家的法令当回事,开始以各种名义侵占普通军户的土地,克扣军户的饷米,使得那些军户成了他们的奴隶,吃不饱,穿不暖,生计都成了问题,更不用说是打仗了。

所以,明朝中期开始,各地活不下去的军户就开始纷纷逃亡,到了明朝后期,一些千户所甚至只剩下了不到一百人,有的百户所竟然只剩下了一名百户在苦苦支撑。造成了国家兵源的严重缩水,以至于打个努尔哈赤那样的强盗居然连十万人都拿不出来,质量还是参差不齐,主将杜松的头盔居然被对方一箭射穿了,还怎么打?大明朝的资源都被那些当官的掏空了。

后世网上的一些满清吹经常说满清人用十万人的军队打败了明朝的百万大军,证明满清的那几个头子有多么多么了不起,满清的军队有多么多么善战,甚至有了“满人不满万,满万不可敌”这样的奇谈怪论。某位知名的历史老师还经常在网上散发这样的言论,无脑的弱化汉族,吹捧异族,真不知道以他的节操和智商是怎么出名的,还好其微博账号已经被封了,再也说不出这种侮辱民族智商的话了,说不定真是冥冥之中明太祖显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朱楧听完张尧臣的回报之后,十分开心,说实话把秃孛罗答应与肃国封贡互市是他意料之中的事,单单是这件事只会让他满意,而那个李铁柱的事却是意料之外的事,这件事就足以让他开心了,道:“你干的不错,能临机决断,是个可以委托大事之人。这件事你先不要声张,回去之后接着干你的正郎,等有机会,寡人再重重赏你。”

对于朱楧的决定,张尧臣十分能够理解,赵顺也已经回来了,他这一趟没有遇到任何波折,圆满地完成了任务,当然也没有捞到什么间谍,所以他们两个人的封赏应该是一致的,若是张尧臣多得了封赏,那就会引起别人的怀疑,碰到干秘密工作的高手,李铁柱那条线很有可能就会被人挖出来,那这样一来,肃国的损失可就惨重了。

因为在关键的时刻,一条重要的情报,甚至比十万大军还要管用。

瓦剌这边算是上了一定的轨道了,接下来就是一边制造秘密武器,一边和他们做生意分化瓦解他们了。金钱的魅力是巨大的,相信到时候把秃孛罗和太平两个人部落的瓦剌人会调转枪头帮自己打马哈木的。

后世的老蒋不就是擅长用砸钱这个方法解决敌对军阀吗?

第二百四十二章 征兵 (第2/3页)

“多谢大人恩典,小人一定效犬马之劳。”李铁柱又重重地给张尧臣磕了几个响头,感激涕零地说道。

接头这种事,自然是时间越短越好。张尧臣和李铁柱约定了接头暗号之后,就没有多留他,让马如龙悄悄得将他送走了。

第二天清晨,张尧臣等就像把秃孛罗辞行,对方也没有做过多的挽留,就送他们南归了。

归心似箭,再加上心里有一个大秘密,张尧臣走的十分的快,比去的时间缩短了好几天到达哈密。回到肃国之后,张尧臣家也没有回,第一时间跑去向朱楧复命,去的时候心情是很愉快的,因为他不仅完成了朱楧交给他的任务,还顺带带回来一个间谍,可谓是超额完成任务,就算捞不着什么重赏,最起码一顿表扬是少不了的。

阅读回到明朝做塞王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