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行我的1997

〖逆行我的1997〗

223中国的比尔盖茨

上一章 简介 下一页
最新网址:wap.washuwx.com

这段时间曹军为了搬迁的事情已经去了李红梅那边打下手,李文秀也没有自己开车。

不过新总部离东财其实没多远,打车过来也就四十多分钟的样子。

等两人开车到的时候。

正好碰到公司里另外几个业务员从里面出来。

一看到李文秀跟杨彪,几个人马上就把情况说了一下。

“影响不大,先把架子搭起来,回头等红梅姐过来,你就可以开始去北方着手扩张的事情,另外南方你已经有人选了吧?”

光靠杨彪一个人肯定是铺不开摊子,这个李文秀心里早就有数。

好在杨彪自己也知道,从前年着手到上海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有意识地培养业务团队,现在手底下已经有百十来个人了。

“人手是有,但是还缺一个负责的,我觉着军子就不错,就怕你不放他。”

“曹军?”

李文秀还真没看出来曹军在业务上有什么天赋。

要说打下手还可以,搞业务是需要口才的,曹军一天到晚一声不吭的,不像是那种人。

“就是他,你还不知道吧,以前在老西门那一带,基本上各种铺子都是他在接触,能混下来也是能说明问题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品牌这个东西。

平时其实是看不出来什么效果的,但是一旦市场膨胀起来,品牌的作用就大了。

消费者说白了还是有需求的人,只要是人基本上都有先入为主的观念。

只要24小时便利店不出什么重大的质量事故或者欺客的行为,那成长为首选的便利店品牌肯定是迟早的事情。

这就看得出来占领时机优势的重要性了。

点了点头。

李文秀其实也清楚。

这才刚刚进入新世纪。

按照浦东的发展情况,目前整体上的经济状况还不如后世庞大,营收少一点也是可以接受的。

关键是要先把牌子打响。

这个既跟李文秀的发展思路有关,也跟市场行情有关。

要说中国人什么东西最擅长的话。

那绝对是复制。

只要市场上有的,说句不好听的,几乎什么都能复制出来,无非就是质量的问题。

但是像格子铺这种门槛并不高的经营模式。

他们都是公司里的老业务员,自然认识李文秀,大老板过来,也没人敢马虎了事。

他们说得仔细,李文秀也听得认真。

完了之后,李文秀想了一下,还是决定上去看看再发表意见,毕竟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现在这边的情况稳定下来没有?”

“总体上是没有什么问题,不过分店之间的差距比较大,浦东那边的营收数据不是很好。”

那马上就会在全国各大城市进行占领性的扩张行动。

看到李文秀过来,杨彪也不动了。

“正好我要去那边看看,要不你一起去吧,有些地方还要问问你的意见。”

原来杨彪正好要去新总部那边。

李文秀也没什么大事,就上了车。

复制的难度不大,在格子铺成功帮助李文秀获得第一桶金之后,省内已经有好几家先后都出来了。

利润被大大压缩。

李文秀也就断了继续在这个方面发展的心思。

反倒是后来重新铺开摊子的便利店,现在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

在国内便利店还是个新东西。

毕竟一时半会还不着急。

总部什么时候搬迁其实并不重要,金和实业现在名下就两个品牌。

一个便利店,一个格子铺。

格子铺在某种程度上其实已经是名存实亡了。

除了早期铺开的那十几家分店,从98年下旬开始就已经停止扩张。

国外的品牌诸如全家之类的还没进来,国内已经有的也基本上没什么竞争力。

李文秀把发展的主要精力投入到这个上面,发展的速度可谓是一日千里。

截止到2000出的时候,整个华东地区都已经铺开了摊子,现在杨彪的任务就是尽快把便利店推向全国。

目前这个任务已经在开始上马了。

上海新开的几十家便利店目前都还在进行人才的储备,一旦人才培训工作告一段落。

223中国的比尔盖茨 (第1/3页)

李文秀赶到办公室的时候,杨彪正好要出门。

最近杨彪也是麻烦不断。

总部搬迁的事情,因为李红梅跟王文辉之间的矛盾难以在短时间之内处理好也拖了下来。

这个李文秀倒是没有怪他。

阅读逆行我的1997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