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最佳闲王

〖唐朝最佳闲王〗

第四六二章:去留问题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但不管他们有没有私底下训练,这些训练都是在自家附近进行的,就算是军府组织的训练,也不过是去县里半个月而已,有什么事情也能及时的照应到。

而离家最久的,就是在战时,短则半年,多则两三年,另一个是接受戍边任务的时候。

不过戍边是各个军府轮着去的,一次三年,一般而言,一个府兵在成为府兵之后,运气好的话,这辈子只需要戍边一次就完了,运气不好的需要两次,但三次这种情况是绝对不可能的。

像玉门关那种三年又三年,一支部队戍守了七年的情况,在唐初还是比较寻常的。

因为那时内部到处都是战乱,也抽不出兵力去轮换,这种情况直到贞观中后期才得到改变。

当然,那只是历史,早在军事改革之后,李元吉就已经对戍边的部队进行了轮换。

而军队职业化,便意味着一旦参军,就需要四年无法回家,就算是有假期,但事实上,假期大多数是针对士级以上的,普通的士兵根本没机会享受假期,除非遇到家庭重大变故才有可能被获准假期。

他们熬过了四年,虽然待遇很好,留下来的待遇将会更好,可他们却不知道下一个三年,自己是否还能够这么幸运的活下来。

倒不是他们怕死,而是因为他们已经太久没有见到自己的家人了,他们想要回去,甚至有些人担心,自己这次若是不回去的话,会不会断了后?

这是大多数人担心的问题,而这也是个比较尴尬的问题。

早在命令他班师回朝的时候,就已经通知苏定方在回程的途中进行统计,看多少人想走,多少人想留。

说实话,李元吉并不想放走这些人,因为他们是唐军中在近期唯一有作战经验的部队。

“想走的大约有一半左右……”苏定方有些尴尬,他也没想到会是这个结果,事实上,想走的人已经占据了六成,只是他不敢说出来。

李元吉暗暗点了点头,并没有觉得这个数字有些太多。

这很正常,府兵时期当兵还是在家里,战时为兵,平时为农,只是需要定期的集结训练,农闲的时候村子里的府兵也会聚集在一起私下里训练,加上唐朝有尚武之风,所以府兵的战斗力可以得到保证。

唐军的参军年龄在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四六二章:去留问题 (第2/3页)

候,这种制度可以很好的确保军队血液的循环,不至于时间久了,一支军队就忘了该怎么打仗,也可以防止他们因为曾经的功绩而得意忘形。

可劣势在于,一旦开战,大多数人身上都有战功,虽然可能在这支部队里显的并不是特别的优秀,可跟那些没有上战场的部队相比,他们的优势又太大了。

另一个,超期服役只是在军龄上按照第五年来计算军饷,军衔则还是原先的,所以这也存在一个问题,一下子多出来几万个下士,总不能还让他们当普通士兵吧?

“有多少将士想要留下来的?”对于这个问题,李元吉也很是头疼,只能看向苏定方。

阅读唐朝最佳闲王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