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马踏天下

〖赵马踏天下〗

第二十章 成名之道细探求

上一章 简介 下一页
最新网址:wap.washuwx.com

战国时期的社会大致与后世的社会相似,想要进入上层社会,成为社会精英都必须首先成名,这样才会被上层人物发现,在他们的带领下成功进入上层所承认的精英阶层,成为影响历史的精英。赵捷是赵王的孙子,自然不例外的是上层社会的人,这是他与生俱来的优势,但这也成了其成为社会精英阶层一员的阻碍,身为权贵的后代往往需要讨出更多的努力才能获得承认,不被人认为是纨绔子弟。按照赵捷的计划,成名是他通往精英之路的必经之地,也是目前他所需要追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二十章 成名之道细探求 (第1/3页)

PS:想听到更多你们的声音,想收到更多你们的建议,现在就搜索微信公众号“ddxiaoshuo”并加关注,给《赵马踏天下》更多支持!

“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不数载而天下大坏,……,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这是唐朝名士柳宗元所写的《封建论》中的一段,这篇政论赞美了战国时期开创的郡县制,指出了郡县制的优点,点明了郡县制替代封建制乃天下大势,不可逆转,为长达了千年的郡县制与封建制之争画上了句号。

郡县制创于春秋,发展于战国,完成于秦。至战国末期,在法家的推行和宣传下,天下诸候尽皆在国内推行郡县制,凡得一城,必郡县之,由王直管。郡县制下的郡守和县令都是有中央政府直接任免,这些人必定是君主信任的人,他们的存在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防止了地方割据分裂反判,维护了疆域和税收的稳定。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七国之中,齐国近乎固执的未曾实行郡县制,这是很特别的。齐的地方行政制度偏向于分权,采取了五都之制。《左传》有载:“凡邑有宗庙先君之主曰都,无曰邑。”按此理每国只应有一都,此都为国家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中心,然而齐国在国都临淄之外又有与国都平行的其他四都,显而易见临淄并不唯我独尊,地方行政权力分属于五都各处的行政集团,而不尽集中于临淄政府手中;更要命的是不但行政权力分散,军权亦不集中。史载:齐起“五都之兵”伐燕,五都皆有兵,可见军权也是分散的,此为明证。五都之制源于春秋时管仲的五属制,由于齐国的地域广大和生产力的极度低下(那时低到什么程度了?我举一个例子:当时的楚国几乎雄据整个长江流域,作为这么大的地方的王,楚王却只有不到十支的好箭,也因此当时各国军队中有一群总是大出风头的人,他们便是神射手,百步穿杨这个成语的主人公养由基便是他们的一员),管仲分齐国为五属,每属设一大夫专权治理,每年正月到国都述职。大夫拥有相当大的权力,相当于各都及其属地的王,掌生杀之权,领兵之务。没有人知道为什么齐国有如此多的人才,也曾出过几个明君,却一直延续传统直到现在。

阅读赵马踏天下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