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雷幽明水云闲

〖风雷幽明水云闲〗

第七十六章 中和之道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相信你不待见它们它们便不会出现,眼不见为净,

所以他们接受天人感应的说法,相信全知全能的老天会给世人以公平。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所以,当《窦娥冤》里老天果然为窦娥冤情而六月飞雪、三年大旱的时候,观众们畅快地欢呼,他们回避了追问:如果窦天章没有出仕当官,或者三年后不是窦天章回来巡查,窦娥的冤屈如何能够昭雪?他们遗忘了在现有社会状况下窦娥永远没有昭雪的机会的可能。他们接受了故事,相信了举头三尺有神明。

生活,留给智者的是思考和行动,留给庸者的只是生存。

不过,思考归思考,情绪归情绪,都要能够出乎其中,拔乎其外,不能过多地沉溺于任何一种情绪之中。孔子说“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就是这个意思。姚先生在讲《诗经·关雎》时曾经讲过这段话,他说:孔安国对此的注释是:“乐不至淫,哀不至伤,言其和也。”朱熹《四书集注》再注说:“淫者,乐之过而失其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七十六章 中和之道 (第2/3页)

去了。但杜玉清对明茂官前面那句话印象更深刻,也颇为认同。确实,大多数的人都不愿意活在太过沉重的氛围中,总是逃避痛苦和灾难,避免悲伤和恐惧的情绪,而愿意活在轻松和愉快的氛围中,一方面是生活本身的压力使然,一方面是人性中天然的抗拒,毕竟背负着这些负面的情绪让人很难轻松前行。还有一个,杜玉清发现人们普遍有一种有种蒙蔽视线,逃避现实,自欺欺人的心理。所以生活中会有这么多不能说,不能做的禁忌,唯恐招来不吉利的事情。

痛苦地清醒和愉快地糊涂,绝大多数人选择的是愉快而糊涂地活着。

所以人们看戏喜欢看才子佳人,花好月圆的故事,因为它们赏心悦目;结局只接受喜庆和乐的大团圆结局,因为它们给在沉重压力下生活的人们以希望和安慰。

自以为安全,是种视若无睹、推卸责任、心理学通过研究发现,现代人面对压力大多会采取回避态度,明知问题即将发生也不去想对策,

阅读风雷幽明水云闲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