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老公怎么还不死?

〖红楼之老公怎么还不死?〗

183.避难之所

上一页 简介 下一章

还剩三十三万。史张氏叹了口气,将手中的紫檀木盒递给史王氏道:户部的收据和当年的借条都在此了。

史王氏也不客气的打开一看,里头除了看起来颇有年岁的借条之外,就只有几张印了户部大印的收据,数了一下,除了头一年一口气还了四万两,之后每年大概还个一万两左右不等的银子。

大嫂放心,我回去和二爷商量一下,就算卖房卖地,也会把这笔银子还上。

史张氏摇了摇头,还是要还,但切记不能大张其鼓的还。

见史王氏和史秦氏还有些不明白,史张氏挑明道:借银子的不止咱们一家,咱们史家还了银子,那其他几家要不要跟着还呢?

史张氏淡淡道:我娘家虽只有二品,但也有面圣之权,托他们转交一份密折,应该还是可行的。

史王氏心下一动,看看嫁妆单子,再看了一眼睡梦中的婴儿,就是委屈侄女儿了。

这……史王氏顿时犯了难了。

那么大笔银子,那家还了不会伤筋动骨,自是不肯的,但史家还了,其他家怎好还作不知。那几家不好怪罪欠债的祖宗,只怕会怪上打头还钱的史家了。

大嫂的言下之意她也是了解的,俗话说的好:独木难支。这的道理她何尝不明白,但不一口气将这银子还上,怎么能让圣上看见史家的诚意呢?

还是分批还吗?史秦氏问道。她倒是颇想分批还,若一口气还的话势必伤筋动骨不说,怕是连他们三房的家产都势必得投下去了,爵位只有一个,用三房的银子买二房的爵位,她自问可没这么大方。

事到如今,不能分批还了。史张氏叹道:还是得一口气还,上密折请皇上派人来清点银两。

史张氏点头道:不错!当年圣上病重,几位皇子又争的厉害,史家是保皇党,无论那个皇子都沾不上的,老候爷怕新君催讨欠银,所以急急分了家。大房既然继承了爵位,自然也继承了这欠款。

史老候爷此人,说他胆小怕事绝不为过,不敢掺合夺嫡一事,又生怕新君气量小,与史家算帐,所以早早给三个儿子分了家,虽然欠款全由大房负责一事有些不公,但他们也因此多得了不少家产和老候爷的私房,扣除了欠款,细算起来,还是比二、三房要多些。

史王氏不知大房得了史候爷的大半私房,顿时心下大感歉意,史家的财产有多少她也是心里有数的,以大爷所分到的六成家财来估,还了欠银之后,怕是也剩不了多少了,这样一算,倒是她和老三家占了大便宜。

史王氏心念一动,这笔银子还欠多少?

四十万两!以帐面上看,大爷至少还了六、七万两左右,剩下的,他们几房再溱一溱,应当还是能还上的,虽难免伤筋动骨,但总比没了爵位好些。

史王氏亦赞同道:我回去马上请二爷写折子。虽是难免会伤筋动骨,但怎么说也比失了爵位强。

二爷眼下无爵,又因守孝去了职,这折子势必得经过兵部或礼部才能上到皇上的案头,这……就不是密折了。

史秦氏快嘴道:贾家和咱们家是老亲,定能帮着咱们上这密折。

说到贾家,史张氏的嘴角微抿,对于贾家,她也是无言了,史老候爷事事小心,怎么一个嫡亲姐姐却那么大胆,连衔玉而生这种事情都敢搞出来了?弄出来也罢,还传的人尽皆知,也不怕皇家忌惮。不过终究是史家姑奶奶,史张氏末多下评论,只道:贾家虽是咱们家的老亲,但贾家也是当年借银的几家之一,平日里又和太子走的太近,并不合适。

这……两位太太有些犯难了,与史家交好的几家不是四王八公,便是军中将领,再不就是不入流的五六品的小官,一时间还真想不出适合人选。

183.避难之所 (第3/3页)

家和老亲贾家等都跟着圣上打天下的,这一将功成万骨枯,天下打下来了,但那些伤残的士兵该怎么办呢?该怎么安排呢?身体伤残了,没了谋生的能力,难不成得见这些老兵们活活饿死吗?几位国公爷不忍心自家的老部下没了个下场,这就集体跟户部借了笔银子安排伤残士兵们,分到咱们史家头上的大概有四十万两。

四十万两!?史王氏和史秦氏脸色大变,这么多的银子,怕是要把整个史家都搬空了。

史王氏想起帐册中少的那几万两银子,灵光一闪道:难道大爷生前已经在还银子了?

怪不得史家才分家没几年,这银子就少了一大半,原来是大爷已经着手还钱一事了。

阅读红楼之老公怎么还不死?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