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之烽火战神

〖抗日之烽火战神〗

第三百七十八章 李玉堂的第十军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孙玉民算是“盗用”了薛岳的“天炉战术”,他没有照本全抄,至少是先考虑了身后和周边的情况,结合了自身和现实再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出来。他在叙述的时候,同样在地图比比划划、指指点点,这让老蒋很快就明白了他的作战方针和意图。如果换作几年前,一个如此年轻的军官对老蒋说这些话,换回来的只会是喝斥,可现今的孙玉民不同,他头顶可是有着“战神”“常胜将军”的这些光环。

“我怎么感觉和共cd的游击战术有点像?”老蒋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形似而神不似。”孙玉民当然不会在老蒋面前承认,这个战术是他结合了太祖的游击战法和“天炉”战术的产物,其实更多的是符合太祖的“游击战”的精髓: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我们边打边退的目的,是消耗日军的弹药和粮食,把战线拉长是让日军的后勤补给出问题,不马上和日军正面交锋是避其锋锐,不停骚扰是让日军变成一支疲乏之师,最后等到时机成熟,我们再精锐尽出,不愁不大获全胜。”

孙玉民的这番解释不谓不详尽,也不谓不合情合理,本来老蒋已经有了一些不悦和疑惑,被这一通话说的猜疑全无,不过他又重新提了个问题:“你说的是有些道理,可什么时候才是真正决战的时刻?充当最后一道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一般的将领都不太可能用典故来去说服人,为将者嘛,首读的是当然是兵法,正所谓兵法有云:虚虚实实,或者是孙子曰:兵者,诡道也。而我们的主人公却独开先河的,用着历史典故去和最高当权者去对话。

“一鼓作气?田忌赛马?”老蒋有些疑惑,他完全不明白孙玉民说的和即将到来的大战有什么关系。

“对,委员长。日军不是想寻找咱们的主力同他们决战吗?咱们偏不如他所愿。你想打我就拖,你停下来我就骚扰,反正怎么让他们烦闷和厌恶就怎么来。从湘北敌我对峙的新墙河,到长沙有着上百公里的纵深,完全够我们把他们拖疲拖累。”

“你能说明白点吗?我和委员长都感觉有点云里雾里。”陈布雷有些明白这小子说的是什么了,但从老蒋的面目上看,他似乎还是理解不了,于是借口自己也没弄清楚,开口问道。

“很简单,若日军发起了进攻,咱们可以用采取节节抵抗、逐次后退、诱敌深入的策略,在达成作战目的后,向斜侧后方的山地撤退,并绕到外线,进而从更大层面对日军形成反包围,最后以尾击、侧击、夹击之势围歼日军。”

第三百七十八章 李玉堂的第十军 (第2/3页)

落个惨败而归,后来徐州会战时,听从陈布雷的劝告,放权给李宗仁,结果打出了一个台儿庄大捷,这也让他痛定思痛,自那以后,他就很少在战役的紧张关头掺合进去,而是放权给战区司令官去指挥,结果国军反而还取得了一些胜利,虽然都不是些什么大胜,可相比起前几年,那真是好的太多。正因为有着这些因素,所以此刻的老蒋虚心的像个学生,在向“老师”孙玉民请教着。

“委员长,据玉民的研究和统计,发现日军进攻有个很大的特点,那就是每次战事的最开始,就寻求国军主力,与之决战。而咱们也每每都会如其所愿,以精锐部队去阻其锋芒,虽然也有过像台儿庄和万家岭这样的大捷,我们虽然获胜,但实际上只是惨胜,哪一次不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孙玉民的这个说法还是照顾了老蒋的面子,他其实想说的是,不管是台儿庄还是万家岭,尽管获得了胜利,可实际上死伤比日寇还要惨重。他孙玉民不要这种胜利,如果他的部队每次都要像兰封血战一样才能取胜,那么他宁可不要这种胜利。

虽然孙玉民的话已经说得很委婉,可老蒋的脸还是阴沉了一些。

“委员长,我不是说不该和日军进行主力对决,这是每场大仗所必须经历的。”孙玉民继续说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典故您应当记得,田忌赛马的典故您也知道,既然古人给我们留下来了那么多的宝贵的经验和战术,那我们为什么不用呢?”

阅读抗日之烽火战神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