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铁骨

〖大明铁骨〗

第232章 投向远方(求支持,求月票)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大哥,你看那里是什么人?是军队,是军队在修这条铁路,我敢说,除非有一天,清虏被彻底解决了,否则这条铁路,绝不可能包给商人,况且,清虏被解决了,还有青海的蒙古人,还有西藏,这些地方,无一不是远离内地,无一不需要军队不远数千里方才能抵达,如此一来,这条铁路的重要性,自然远非寻常铁路所能相比,在这种情况下,别说是朝廷不可能同意,就是朝廷同意了,五军都督府,也不可能同意把铁路交给商办的。”

祁子英看了一眼远的兵卒,然后默默的端起茶碗,喝了一口茶,然后看着祁子涛说道。

“那以你的想法,如果咱们要修铁路的话,从那里修到那里?那条铁路能多挣些银子?”

商人言利,祁子英看重的是利润,他并不在乎其它,当然尽管他是晋人,可却不敢再像当年的晋人一样,为了利润甚至不惜出卖国家,毕竟,朝廷对晋商的清算,不知让多少晋商倾家荡产,不知多少人家被抄家流徒,当年大名鼎鼎的八大家,活下来的,不过只有区区几十人而已,八大家靠着卖国求荣挣取的家业,最后不过也是便宜了他人。

这种事情他不可能做,可是并不妨碍他去追求利润。

“北直隶的铁路,不说是眼下,就是未来十年,都没有必要去修,不仅仅是因为水运,同样也因为北直隶的产出有限,所以,眼下根本就不需要考虑在北直隶修铁路,在黄河北,最适合修铁路的,是咱们山西,如果修建一条从大同一路南下,直到风凌渡的铁路,那么,咱们就可以通过铁路,源源不断的把草原上的羊毛、牛羊肉运到内地,这条路没有水运争利,自然是商人运货的首选,除此之外,还有就是从武昌对岸的的汉口镇修一条直通河南的铁路。”

手指沾着茶水,祁子涛一一说道着那条铁路的好处,最后他的话声微顿,看着大哥说道。

“这两条铁路,最大的好处就是没有水运竞争,而且都会于腹地,将来不愁货物运输,所以,以小弟看来,要修的话,就要修这两条铁路,如此才能保证咱们的利益!”

看着祁子涛在桌上划出的两条线,祁子英沉默片刻,然后问道。

“那么咱们应该先修那一条呢?”

“莫不是想要包下这条铁路?”

祁子英之所以会这么问,是因为几个月前,因为铁路公司贪腐案,尤其是其拒绝蒸汽机车的举动惹恼了陛下,在对铁路公司中高层官员进行惩治的同时,朝廷开始讨论商办铁路的事宜,一但同意商办铁路,那么也就意味着民间资本可以参与铁路修建,正因如此祁子英才会来陕西,来这里考察铁路筑建事宜。

毕竟,在很早之前,他们就已经涉足铁路筑建,只不过那时候,他们是作为铁路筑路工程的承包商,而现在,他想要直接修建铁路。

“呵呵,大哥,这个念头连想都不要想!”

祁子涛指着铁路工地说道。

他能看出来,祁子涛肯定是认真了作了一番功课,要不然,也不会想出这么两条路线。

“南线!”

手指点着黄河,祁子涛说道。

“黄河,即便是咱们把铁路修到风凌度,也没办法把铁路修过黄河,到时候,货物势必需要从黄河转运,到了冬天的时候,运输又受制于天气,如此势必影响铁路的运行,所以,咱们应该修南线,武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32章 投向远方(求支持,求月票) (第2/3页)

到了隋、唐的时代,由于历代的战争以及建都的开发,资源已经消耗待尽,所出不足以供给长安。再加上关中平原地方狭小,人口稠密,很难供养大批的官僚贵族。也正因为“逐粮天子”的出现,才使得在唐代之后,秦汉以来的古都长安最终才被废弃。

“粮食运不进来,根源在于漕运不进关中,而过了潼关,沿途只有陆路,而无水路,所以这条铁路无论是铺到什么地方,都必定不愁货源,如此一来,那利润自然可观。”

“那你的意思是?”

看着祁子涛,祁子英问道。

阅读大明铁骨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