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阁集

〖云阁集〗

为明朝清朝正名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14.科技和生产力水平完全停滞不前

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八月十三日,乾隆皇帝在避暑山庄接见英国使臣马戛尔尼时,用睥睨的眼神斜视他,并傲慢地声称“天朝统驭万国”“天朝抚有四海”、“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此时的乾隆皇帝依然陶醉在“天朝上国”“千古第一全人”的迷梦之中……乾隆退位,嘉庆继位,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烽火四起,遍地燃烧。乾隆朝所谓的盛世下的危机,不论国内外,都已经充分暴露无疑。这个烂摊子,只好由他的子孙们去承受和收拾了。

英国使节马戛尔尼通过对清朝“盛世”的访问,得出以下结论:

1.“清政府的政策跟自负有关,它很想凌驾各国,但目光如豆,只知道防止人民智力进步。”

2.“满洲鞑靼征服以来,至少在过去150年里,没有改善,没有前进,或者更确切地说反而倒退了。”

再看明朝,明朝则不及。明朝是赋税第二苛求的朝代,可以说仅次于横征暴敛的隋朝。

这点,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3.“当我们每天都在艺术和科学领域前进时,他们实际上正在变成半野蛮人。”

4.“一个专制帝国,几百年都没有什么进步,一个国家不进则退,最终它将重新堕落到野蛮和贫困状态。”

5.“清朝不过是一个泥足巨人,只要轻轻一抵就可以把他打倒在地。”

此时的清,就是一棵烂了心的大树。

西方自文艺复兴后科技和学术等各方各面迅猛发展,用不过百年的时间跟清王朝拉开了极大的差距。然后,他们来到以“天朝上国”自称的满清倾售鸦片,清朝销烟、禁烟,英国以维护商人利益爆发了鸦片战争。清朝被英国打的面目全非,不得不举旗投降签订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各国看着清朝在英国的脚下被打的跪地求饶,开着战舰来到华夏大地攻城掠地,来分一杯羹。

9.资本主义萌芽被窒息,工商业严重衰退

10.政治制度上比明朝更为专制集权,中断了明朝内阁日益扩大的趋势,阻绝了中国政治体制可能发生的大进步、大飞跃

11.大部分满人不用劳动,所有满人终生皆有俸饷和各种优势

12.闭关锁国,实行愚民政策,提倡奴才哲学

13.明朝留下的火器水军没有进行良好的改善利用,使中国的军事科技倒退到冷兵器阶段直到清末期才有发展

分析清朝何以在末期一蹶不振,大约有二原因,此二要素也正是清朝必亡的原因——

第一,清朝社会制度的腐朽和经济、科技的落后。清王朝处于封建制度的衰败时期,政治昏暗,各种矛盾加剧,传统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禁锢,使得社会生产力低下,科学技术落后,财政拮据,军备废弛,武器低劣,封建统治自身已陷入严重危机,连其本阶级的有识士都感到面临“末世”,在这种情况下,御外必然受到很大限制。

第二,统治集团昏庸腐败。“时代呼唤巨人,上台的却是侏儒。”在这长达近一个世纪的屈辱史当中,清政府各级决策者错误频出,上层指挥简单低效,各级官员欺上瞒下,致不知己不知彼,对战局、时局应变低效。同样的决策错误在反复上演。这既是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所致,也是清政府腐败的具体表现。正是在清朝统治集团的这种状况下,西方列国方面的优势才得以显示和发挥出来。

不得不亡。

不过清朝大部分时期对待百姓的政策算是历朝历代里最好的。王荆公王安石变法的时候提出了“民不加赋而国用饶”,这一点北宋没有实现,但是在六七百年后的清朝实现了。康熙51年(1712年)康熙下诏“盛事滋丁,永不加赋”,顺治帝时,清迁都北京,为了巩固统治地位,安抚劳动人民,顺治帝推行满汉一家,到康熙帝时,社会经济已经达到了清朝统治的顶峰,以此来休养生息,增强国力。

为明朝清朝正名 (第2/3页)

修《四库全书》而古书亡矣!”)

6.强行改变汉族的发式、衣冠与服饰,试图抹灭汉族的民族身份

7.跑马圈地,野蛮霸占汉人的私有土地及财产

8.实行种族歧视、种族隔离制度

阅读云阁集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