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中海霸主

〖地中海霸主〗

第四十五章 造船大业(1)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出于强化小联合船厂实力的设想,孔蒂尼一方面千方百计和大联合船厂搞好关系,准备适当时候把对方收下来,另一方面又挥舞着支票簿,把最近这几年陷入困境的德国老牌船厂——伏尔铿造船厂收入麾下,变成了联合船厂德国分公司,算是联合集团走出国门进行扩张并购的第一步。

伏尔铿造船厂在历史上建造过很多著名军舰,还是中国北洋水师的主要舰艇承建者,尤其建造了定远、镇远两艘当时的巨舰,但不可否认,该厂基础设施确实有些陈旧,面对舰艇吨位越来越大的趋势变得力不从心,再加上地处波罗的海方向什切青的位置比较偏僻,难以吸引优秀人才过去,进入1910年代后面对无畏舰技术突飞猛进的现状只能干瞪眼着急,虽然在汉堡也设立了新分厂,但显然缓不济急,最后大战中只能造些驱逐舰、轻巡洋舰、潜艇等中小型舰艇,德国海军的大型主力舰是在日耳曼尼亚等船厂建设完成的。

虽也不乏成功产品,但随着一战结束,德国海上力量进入真空期,伏尔铿造船厂就每况愈下,艰苦度日,在鲁尔区危机后,这家老牌船厂陷入苦苦挣扎的境地,原本要出售给德国国内其他公司,日耳曼尼亚船厂、汉堡船厂都表示了兴趣,但他们哪有孔蒂尼出钱大方?更重要的是,孔蒂尼表示不但船厂全部收下来,还放话说有经验的熟练员工一个也不用辞退,全部留用并选拔一批去意大利公司——工资相对而言会有不小提升。

其他两个船厂自己都人员过剩,怎么可能敢承诺这种事?于是2个月前,伏尔铿造船厂正式变为联合集团一份子,算联合造船的子公司。

孔蒂尼不但看中该船厂的人员和技术积累,更重要的是他相中了伏尔铿造船厂的潜艇设计

第四十五章 造船大业(1) (第2/3页)

00-12000公里续航的航母,他给艾达号的指标只要满足6500海里/18节续航就可以了。

以成本为例,意大利可以接受单舰高的设计,因为意大利造船能力有限,战时不可能堆饺子出来,只能靠战前积累,单价高一点不妨碍建造——反正也造不了多少,而建造数量少反过来又会推高建造成本;

以生存性为例,意大利因为不可能在战时大量补充战损,所以每一条军舰都非常宝贵,孔蒂尼十分比较强调军舰的生存、自卫和防护能力,不但起步设计上来就是3万吨级并武装强化的大型、重型装甲航空母舰,而且还砍掉了部分航程,把多余的分量要求全加入到防护中去,那种薄皮脆弱易沉好建造的航空母舰不是意大利的发展方向。

虽然意大利造不多,但孔蒂尼认为在战前多造几条还是应该的,意大利相比英美唯一的优势在于可以不用受国防费用限制,大不了他出钱堆几条,所以他必须强化国内船厂的造船能力——造船这个事业毕竟是循序渐进、不可能一蹴而就的。

阅读地中海霸主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