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之逍遥王

〖大唐之逍遥王〗

第一百五十四章 太原起兵 三

上一页 简介 下一章

“再说,军中有了李靖坐镇,对于他们两人来说更是雪上加霜。因此,我敢肯定地说少有也有万余人跟随着元帅共同进退,再说这两人现在没有任何靠山,杨广一死对于他们来说更是如坐针毡,终日提心吊胆的。”

“在下早就调查过,他们二人早就与突厥勾结。既然他们能够借用突厥的手打击我们,我们又为何不能反利用呢?只要我们借助突厥人的手,就可以解决这两人的危险,又能将突厥驱逐出去,到时候太原定能安静一段时间,到时候我们起兵的时间足够了。然后,再攻占长安城,以此作为皇宫。那时候,帝业可成!”

刘文静意气风发地解释道,从容不迫地神情使得众人相信。刘文静早就有谋反之心了,将一切都提前准备,而且这个战略确实不错。众人皆是称赞的点点头,刘文静终于有机会将自己所学的才能全部施展出来了。

李渊拍手称快地大笑道:“好,就用这个战略!”

于是,李渊便与众人商议其中的细节,一击将王威、高俊雅两人杀死,而且又不伤任何兵力,李渊正式起兵不远矣了。

李渊次子李世民见天下大乱之时,就曾经对父亲言明,让他起兵共举大事,只不过被李渊义正言辞地拒绝,而且还受到李渊的一堆批评。当初,李世民接到父亲召集众人共商大事时,他还有些疑惑,不知父亲到底是何意,直到看见五弟李逍遥坐在父亲的身边,他才知道是李逍遥出面说服了父亲改变了初衷,心里一阵不舒服。他又听闻父亲所言,然后又征询了刘文静的意见,心里一阵‘咯噔’。

当初,李世民认为刘文静是可以共谋大事之人,便去狱中探望。之后又与刘文静畅谈了一番,发现刘文静确实有真才实学,而且对当前的局势分析的有条有理,还将自己的看法及意见说给李世民听,李世民当即决定将他释放,收纳于自己的门下,成为幕僚。

刘文静见李世民后,便认为他年纪轻轻,却是天纵之才,能够与汉高祖、魏太祖相提并论,又加上李世民将他从狱中释放,因此愿意与李世民暗中筹划起义,准备待机而起。刘文静担心李渊不同意,便联络裴寂让他帮忙劝说,就在李渊被冤枉入狱时,他们将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还是被李渊拒绝。

李渊见刘文静说出的‘乘虚入关,号令天下’八个字,皱着眉头,想了许久仍然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沉思道:“刘大人,不知这几个字是代表什么意思?”

“其实,国公所担心之事无非是王威、高俊雅两员副将从中作梗,晋阳军中出现反对的声音。以在下之见,国公担心的太多了。在下可以肯定的说,晋阳军中绝对大部分跟随着国公的脚步走。毕竟,他们之中许多士兵都是与元帅出生入死得兄弟,他们一定会支持元帅的选择!”

第一百五十四章 太原起兵 三 (第3/3页)

渊见众人一致决定与自己共同进退,微微一笑点点头,郑重其事地说道:“既然诸位兄弟与我愿意共同进退,起兵共举大事,老夫非常的欣慰。现在诸位有何良策能够让我们安然的起兵,不受王威、高俊雅两人的限制,突破他们的阻碍!”然后他又将目光看向了纳言刘文静,笑着问道:“不知刘大人有何高见,不妨说出来?”

“唐公这是在公报私仇啊!”刘文静苦笑地望了一眼李渊,沉声道:“乘虚入关,号令天下!”

李逍遥目不转睛地瞥了一眼刘文静,见他说出了‘乘虚入关,号令天下’眼神微微一变,这正是历史上李渊起兵谋反的战略。他是第一次认真地打量了一下自己的二哥李世民的座上宾,李府的纳言刘文静,暗暗地想道:“果然有些本事,难怪被二哥选中!”

刘文静,字肇仁,京兆武功县人,唐朝宰相、开国功臣。早年因父亲战死,袭任父职,授仪同三司。隋朝末年,刘文静担任晋阳令,与时任晋阳宫监的裴寂结为好友。由于玄感之乱中李密参与其中,刘文静与李密有姻亲关系受到株连,被关进太原郡狱。

阅读大唐之逍遥王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