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三国一路人

〖我本三国一路人〗

第三百八十九回 发展策略

上一章 简介 下一页
最新网址:wap.washuwx.com

按某些后世学者的评论,士族阶层在价值观上,更偏向于自身的宗族,对皇帝这位老板都可以往后排;而庶族地主阶层由于宗族性不强,所以更倾向于多向皇帝老板负责,所以皇帝老板更喜欢庶族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再者夷州正式的以大汉新州的身份进入大众的视野才只不过是建安十二年的事,还有很多很多的事并不为人所知,所以现时点在许多人的眼中,夷州仍然是那个他们映像中的蛮夷不毛之地,而在正常情况之下,又有几个人愿意跑到那么落后的地方去找事做?这就好比是在现代社会里的跨省打工族,其首选的目标当然是那些发达城市,没听说过有谁会跑去落后地区打工赚钱的。

再次,以当时的那些内陆地区士族集团的普遍的思想观念,诂计也没几个人会把陆仁给当成一回事。其实在这一点上也别说陆仁了,不把老曹给当成一回事的士族还不是一样的大有人在?

陆仁一直都很清楚自己的这些劣势,同时也很明白现时点的自己如果是想按照当时正常的情况去招纳人才的话,基本就等同于扯淡。所以一直以来陆仁奉行的都是以自我培养为主的路线,同时对一些有条件、有机会的人才,陆仁会进行挖角与捡漏。

这用陆仁自己的话说,就是“正儿八经的招纳人才咱是不行,可是咱专业捡漏,专捡那些出身不怎么样的寒门子弟还不行吗?而且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老子还就偏偏更喜欢这些出身门第都不怎么样的寒门子弟,因为这些寒门子弟的身上没有高门大户子弟身上的那种臭气,用起来也要更顺手一些。而事实上,寒门子弟不就是后来庶族地主阶层的前身吗?”

这里顺便扯一些闲话,自汉代开始,经魏晋南北朝,甚至一直到唐代,其实都是士族地主阶层坐大的时代。而对于封建统治者、对于帝国性质的政权来说,士族阶层的势力太大明显是不合乎要求的,于是隋唐时期开始出现“科举”制度,其真正的意义除了选拔人才之外,更多的时候就是在让平民阶层去打破士族阶层对官场、对仕途的垄断。再到宋代开始,华夏就开始进入了真正的庶族地主阶级执政的时代,旧有的士族势力基本无力再去垄断官场与仕途。

第三百八十九回 发展策略 (第1/3页)

不管是在什么样的时代、办什么样的事情,什么才是重中之重?

没错,是人才、人才、人才!重要的事情要说三遍!

且说现如今的陆仁坐拥夷州,称得上是当时的一方诸候,自身的实力也还说得过去……至少陆仁的属领比较安定,经济方面的能力也比较强,那么是不是就表示陆仁可以招揽到大量的人才了呢?

不好意思,事情可没那么简单。陆仁的地盘相对来说虽然还不错,但自身仍然有着一些硬伤。别的不说,单是孤悬于海外这一条,其实就已经能让许多人才对此而止步不前。再说得简单点,就是以当时人们的观念,夷州可不是那么好去的地方,毕竟想去夷州就得坐船出海,而那个时代的海又是那么好出的吗?

阅读我本三国一路人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