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三国一路人

〖我本三国一路人〗

卷三 第九十九回 战事再起

上一章 简介 下一页
最新网址:wap.washuwx.com

“辽东公孙渊领兵三万,正在前往菊花港的路上,菊花港的仗还得接着打。”

————————————————————

司马懿得到的情报无误,但也不能算是绝对的准确。

较为准确的情况,其实应该是步度根在对菊花港发动攻击的时候,公孙渊率领人马以援军的身份加入战斗,一起去对付陆仁搁在辽西的菊花港。

这本来是一个合理的战略布署,可是却出了一连串的问题。

首先就是步度根认为菊花港只有一万左右的守军,而自己纠集起的部族人马有五万多,可以很轻松的就把菊花港给拿下来,然后把菊花港里丰厚的物资收归已有,全部都成为他步度根的战利品,没必要去分给公孙渊。所以步度根没有等公孙渊过来,提前对菊花港发动了进攻。当然了,最后的战况却没能如步度根所想的那么顺利。

不过菊花港的攻守战打了两个月,公孙氏在辽东的地盘距离辽西菊花港也不算太远,即便是当时的道路不那么好走,公孙渊只要稍稍的赶一赶路,完全可以在菊花港一战的zhong期就赶到菊花港与步度根合流。

这时的问题就是陆仁派出的甘宁、邓艾的这支主力部队已经赶到了济州岛。老实说,济州岛距离辽东的乐浪,也就是后世的大连、旅顺一带还有着七八百公里的海路,但是对于夷州的海运能力来说,这七八百公里的海程最多也就是两三天的事,要是顺风顺水,没准早上出发,到傍晚时分就能赶到也说不定。换句话说,就是陆仁的主力部队随时可以进攻辽东半岛的最南端。

就因为这样,辽东方面在感觉到了来自陆仁的兵锋威胁的时候,又哪里敢让公孙渊把几万人马给带去菊花港?所以公孙渊的部队是停留在了辽东的西侧,大概临近于沈阳的位置,以便于随时回撤进行防御作战,对正在辽西攻打菊花港的步度根也就顾之不上了。

再接下来就是辽西的大雪降下,道路被大雪阻断,公孙渊想过也过不去,于是就一直停留在了之前的那个位置。而司马

反观蜀zhong,那里的气候良好、土地肥沃、各方面的开发程度相对较高,属于拿了下来就可以直接使用的地头,一但被刘备给拿了下来,刘备马上就能形成强大的战斗力,对老曹会产生的威胁可不是一点半点。也就是说,在土地的使用能力方面,蜀zhong要高于辽西。

然后司马懿分析了一下陆仁与老曹还有刘备与老曹之间的关系。陆仁与老曹之间一直以来在政治、军事、经济、wen化等等的方方面面的联系十分的密切,最直接的地方就是陆仁在老曹的地盘里有着相当惊人的商贸利润,这就直接导致陆仁不太可能会和老曹翻脸;

反观刘备,和老曹是不死不休的死敌……哎,这个就不用多说了。反正从外交关系上来看,司马懿的观点是需要防备的绝对是刘备而不是陆仁。

好吧,其实司马懿作出的这些分析,在老曹的阵营之zhong也有人作出过类似的分析,只不过司马懿在徐州当徐州刺史,属于与陆仁打交道的第一线人物,手头的情报来源更广泛、更充足,所以在作出分析的时候手头上的客观因素自然就更多一些,分析得也就更仔细一些,说服力度当然也会更高一些。

但是真正让老曹下定决定去攻打汉zhong的,却是司马懿送来的另一个加急情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卷三 第九十九回 战事再起 (第1/3页)

现在的老曹很有些纠结,纠结着到底是出兵汉zhong,还是留兵防备辽西。而在这个问题上,老曹现在麾下的那帮子谋士也是说什么的都有,反而把老曹给整得有些摇摆不定。而很没来由的,老曹也在心zhong暗暗的叹息。

老曹前期有五大谋士,即荀彧、荀攸、郭嘉、程昱、贾诩。而到建安二十年的时候,这五大谋士zhong郭嘉病死,荀彧和荀攸被陆仁挖了墙角,在老曹的身边就只剩下了程昱和贾诩。只是这两位吧,程昱的性格太过刚强张扬,贾诩又总是一个劲的低调低调再低调,很多时候用起来不是那么顺手。而在这一次的问题上,这二人的意见也如他们处事的风格一样的正好相反,程昱表示要留兵防备陆仁,贾诩却表示不用担心陆仁,应该尽早的去抢占汉zhong。

那些乱七八糟的争论与分析就不多说了,反正老曹的头是越来越大。而在这个时候,司马懿补送来的一封信到是令老曹当即就作下了决断——出兵汉zhong!

司马懿作出了什么样的分析?说起来其实到也挺简单的,首先司马懿分析了一下蜀zhong地区与辽西地区的地理环境,大概的意思就是辽西偏远苦寒,各方面的开发程度都很低,在当时来说属于贫痟荒地,而且还有许许多多的游牧部族的存在,陆仁就算是不久前打赢了一仗,但是想在辽西立足与发展并且对老曹的地盘产生威胁,需要好几年的时间去开发与发展才行。

阅读我本三国一路人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